达尔文港的天空,依旧弥漫着尚未散尽的硝烟味。港口区的高楼残破不堪,部分街区化为焦黑的废墟。海风吹过,卷起碎砖与灰尘,浪涛拍击码头,带走了战火留下的血迹,却带不走那股沉重的气息。
然而,这里已不再是炮火与枪声的战场。共和国卫队的旗帜高高飘扬,随风猎猎作响。
码头上,工兵们正在操作重型起重机,将被炸毁的集装箱和船只残骸一点点拖出海面。巨大的吊臂在阳光下缓缓摆动,铁链的摩擦声伴随着指挥员的口令,显得格外沉重而有序。
在街区,士兵与工程队并肩作业。
倒塌的房屋被清理,残存的钢筋混凝土被切割机切开,堆放成整齐的废料堆。每一次轰鸣,都仿佛是在与昨日的毁灭做切割。
军用卡车一辆接一辆驶入港区,车斗里装的是砖块、木材、临时电力设备,还有成箱的净水与粮食。穿着破旧衣衫的市民们排队领取物资,脸上写满疲惫,却也流露出久违的安心。
共和国卫队的士兵维持秩序,手里端着步枪,但眼神中不再是冰冷的杀气,而是安抚与责任。
港区的指挥部设在一栋被修复过的仓库里。墙上挂着作战地图和重建蓝图,电台嗡嗡作响,不断传来各个工区的进度汇报。
指挥官们不再讨论如何突击,而是在计算供电恢复的时间、淡水系统的容量,以及码头重新启用的日期。
一名年轻的工兵在废墟上插下了新的信号塔,黑色的钢架在阳光下闪光。他抬头望着那座信号塔逐渐立起,嘴角绷出一丝笑意。
在另一侧的港口里,来自皮尔布拉的运输船已经停靠。
船员们卸下补给,协助修缮码头,给被战火摧毁的泊位重新浇筑水泥。
轰鸣的搅拌机声与远处海鸥的鸣叫交织在一起,仿佛在宣告这里的归属权已重新确立。
夜幕降临时,临时架设的电力网络让港区重新亮起了灯。
昏黄的灯光映照在被炸裂的街道上,掩盖不住伤痕,却驱散了黑暗。市民们围坐在广场上,吃着分发的罐头与热汤,孩子们的笑声第一次在废墟间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