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团来自大曦国,但却不是大曦国的皇帝陛下派来的。原来就在几日之前,大曦国内的几大家族听闻大曲国内乱已平,深感不安,便紧急觐见大曦国皇帝,痛陈利害,恳请皇帝下旨撤兵,与大曲国修复旧好。但奈何大曦国皇帝陛下刚愎自用,恕不采纳谏言,甚至还要增兵武神城,想要将其一举击破。
被皇帝顽固态度激怒的几大家族,当晚便发动政变,将大曦国皇室所有成员全部诛杀,并改国号为南联盟,国内政权由几大家族联合执掌。
推翻了顽固的大曦皇室,南联盟连夜派出两支使团奔赴武神城,一方面向大曲国表达臣服之意,同时愿意解散军队,仅保留一部分维护国内治安的武装力量,并赔偿巨额赔款。另一方面,动员了几大家族在大曦国军内的势力,当场解除了原大曦国领军主将的军权,将其军内党羽全部诛杀,首级于翌日送进武神城内,以示诚意。
大曦国成为了历史。
被郑奇英追赶的狼狈不堪的大晏国残余军队终于是退回了其国境内的金汤关,凭借着山高关险,挡住了咄咄逼人的郑奇英。
自此,天下大定,大曲国的霸主地位依然不可撼动。
三国动荡结束之后,大曲国第四任黄帝刘熹下令论功行赏,大宴群臣。此一役,首功之人当推郑奇英,刘熹亲自为其牵马执鞭,赐其司马之衔,并赐免死铁券,所率余部皆有重赏。一时间人人升官发财,天下太平。
五日后,郑奇英及所余二百亲卫在返还镇魔城的途中被山匪所袭,全员阵亡。郑奇英在文圣城内的祖宅当晚亦遭一伙不明来历的匪人闯入,全家上下四十余口全部惨遭杀害。其祖宅也被焚之一炬。
顿时,天下皆惊。皇帝刘熹震怒之下,严令彻查,同时派遣御林军大统领星夜赶赴镇魔城,好言安抚镇守其间的朱雀部,承诺必定找出杀害郑奇英的凶手,还其一个公道。
华历9年11月,经过近三个月的调查,兵部左侍郎嵩明因勾结匪徒杀害郑奇英,被判斩立决,兵部尚书吴郗以失察之罪被革职待用。同时下令兵部派遣军队,将郑奇英遇害区域周边百里之内的所有匪类清缴诛杀。追封郑奇英护国公,谥号武襄,以国礼葬之。
下葬当日,武神城全城素缟,刘熹扶棺几度哭至昏厥。
郑奇英遇害案就此盖棺定论。
华历9年12月的某一天,几辆寻常的货车吱拗吱拗的驶进了大晏国的都城泰宁城,其中的一辆货车内,躺着一名满身烧伤的少年,少年的身上缠满了纱布,有些部位的纱布被黄色的油脂浸透,一滴一滴的落在车厢里。货车每一次轻微的颤抖,都能听到少年喉间隐忍着的呻吟声。少年的左脸焦糊,一只干瘪的眼球挂在眼眶外边。另一边完好的脸庞肤色也是焦黄色、皱巴巴的。但是右眼却是明亮异常。少年睁着右眼,死死地盯着东方。
华历13年,一个戴着假面叫做贺兰袆卜的青年在大晏国的军队中,如一颗新星般冉冉升起。这个被后世称作“鬼面战神”的年轻人,凭借数十年间与大曲、魔族百余次交战而不败的赫赫功勋,让自己的家族获得了不败战神的美誉,成功跻身大晏国七大家族。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百年时间转眼而过。
华历一一六年,相比起中原的其他地方,古老雄伟的泰宁城这一年显得尤为的热闹。先是大晏国臣民的骄傲,有着西北第一铁骑之称的雷骑于镇北城再次重创魔族,紧接着,有着不败战神家族美誉的贺兰家年轻的家主贺兰焚霜被左相杜若普、监察御史胡惠之等重臣联名举报有暗通魔族之嫌,并拿出数十封贺兰焚霜与魔族的往来书信作为物证,同时又有贺兰焚霜的副将等人作为人证,经过仅仅三日的查证,确定证据属实。震怒的皇帝陛下亲自下旨,将贺兰家全家抄斩。
泰宁城的民众们还沉浸在贺兰焚霜叛国通魔的震惊中没缓过神来的功夫,又一则消息将人们震得目瞪口呆。
有着“艳冠群芳”之称的大晏国长公主、四大上柱国之一叱罗威的夫人、淮国夫人、皇帝陛下的亲妹妹拓跋青重疾缠身数月后,不治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