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法国大革-命的消息传来,礼帽派领袖曾经在贵族院会议上拍案而起,愤怒地宣称:“那些所谓的人-权宣言,不过是颠覆秩序的毒药!我们决不能让这种危险的思想蔓延到瑞典!”
基于上述言论,曾作为法国最坚定盟友的瑞典,于1791年6月,正式加入了反法同盟。直到3年前,法瑞两国才缔结了一份和平协定,宣告两国邦交正常化。
便帽派,虽自称是普通瑞典平民与农民的代言人,但实际上其成员大多出身于渴望跻身权力中心的中小贵族,以及富有的新兴工商业主。他们头戴简洁的圆顶帽,经常聚集在斯德哥尔摩的咖啡馆和酒馆中,热烈讨论着启蒙思想和政治变革。
1789年巴士底狱陷落的消息传来时,便帽派中的激进分子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甚至在市政厅广场组织庆祝集-会,高呼“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
在他们眼中,法国大革-命是新时代的曙光,是打破贵族垄断、实现政治公平的希望。但他们的诉求背后,也隐藏着对自身利益的考量:渴望通过政治改革,为蒸蒸日上的纺织业、造船业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
宫廷派则是依附于王权的特殊政治集团,其成员鱼龙混杂,既有宫廷贵族,也有在党派斗争中失势后转投王室的贵族。比如说,法国断头王后的情人,费森伯爵及其家族的经历颇具代表性。
在礼帽派与便帽派激烈争夺贵族议会主动权的过程中,费森家族不幸落败。为了保住家族的地位和利益,他们果断选择投靠古斯塔夫三世,成为宫廷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家族城堡,一时间成为宫廷派密谋策划的据点。
宫廷派深谙权力游戏的规则,善于利用党派之间的矛盾,为国王出谋划策,在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古斯塔夫大帝与古斯塔夫三世的命运,如同两盏摇曳的明灯,照亮了瑞典王权与贵族之间激烈的斗争。
古斯塔夫大帝,这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君主,最终却在德意志战场“意外”阵亡,背后中枪的死法至今疑点重重。有人说这是敌对势力的阴谋,也有人猜测是国内贵族的暗中指使,但真相早已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而数年前,古斯塔夫三世的遇刺,则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推向了顶点。这位性格刚猛、极具政治抱负的君主,执政期间巧妙利用贵族内部的矛盾,以及教士、市民、平民对特权贵族的不满情绪,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
他废除封建农奴制的举措,尽管不够彻底,但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巨石,激起了巨大的波澜。这一举措成功摧毁了大贵族长久以来的特权基础,为四百万平民与农户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由世界的大门。
然而,他的改革触动了贵族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强烈的反对。1792年的一个夜晚,在一场假面舞会上,古斯塔夫三世被刺客的子弹击中。当他倒在血泊中时,斯德哥尔摩的民众涌上街头为他哀悼,而贵族院的某些角落里,却传来隐晦的庆祝声。
宫廷派坚信,这是贵族议会精心策划的集体阴谋,是对王权的公然挑战。
现任国务大臣罗伊特霍尔姆子爵的发迹史,堪称一部精彩的政治投机教科书。他原本是贵族议会中的普通一员,在古斯塔夫三世发动政变的关键时刻,敏锐地嗅到了权力的风向,果断暗中投靠国王兄弟南曼兰公爵,迅速脱离贵族派,成为宫廷派的忠实追随者。
凭借着圆滑的手段和出色的钻营能力,他在宫廷派中步步高升,逐渐成为该派的重要领袖。
古斯塔夫三世遇刺身亡后,后继的古斯塔夫四世�9�9阿道夫也因为昏庸无能,加之与俄国战争失利,最终被国会罢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