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锁死的科技领域

暗体 沣水森 1809 字 8天前

基础学科的全方位锁死,导致人类科技整整50多年止步不前,科技创新更是几乎为零,整个科学界如一潭死水,不仅毫无波澜,而且日渐干涸。

科技锁死又好似一棵躺在牛顿、爱因斯坦等先辈所构建的科学海洋中的腐朽怪树,纵然吸积着先贤们的研究成果,但始终无法开花结果,而且还日渐凋零。

仅有的新发现、新创新要么是新瓶装旧酒,要么是点错了科技树、向着科学歧途疯狂迈进。

要么就是干脆彻底放弃了研发。

其中最为可惜的就是放弃了可控核聚变技术向可控重核聚变技术的迭代升级。

倘若按照正常发展,可控重核聚变技术将使人类在能源利用上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届时,宇宙间的万物都将成为人类的能源原料。

即使人类到达一颗资源匮乏的贫瘠星球,只要它是一颗岩质星球,可控重核聚变技术就能让其成为一个能源宝库。

真正做到万物皆能源,能量畅自由。

可惜,在人类即将攻克可控重核聚变技术的前夜,先是止步于疤洞2精心编织的诱骗性舆论上,继而败在了它所设计的一系列阴招之下。

可控重核聚变技术的研发被彻底终止。

说到可控重核聚变技术,就不得不说该技术迭代前的可控核聚变技术。

早在180多年前,人类就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历经130多年的发展,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

不仅装备在了各型大型星际战舰上、肩负着发电厂的重任,例如人类的第三代星际战舰“太淼”级就装备了更为先进的可控核聚变舱,而且还实现了该技术的小型化。

一些星际运输飞船及辅助飞船上装备的就是此类经济可靠的小型核聚变发动机。

然而,人类的创新步伐并未止步于此,探索资源利用面更广阔、更经济高效的可控重核聚变技术一直都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梦想。

所谓的可控重核聚变,简单说来就是核聚变反应的基础原料为元素周期表铁元素(Fe)之前的元素,例如氧、钠、镁、硅、钾、钙等元素。

需要说明的是,原子弹或人类利用核能初期所建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铀235或钚239等重原子的核裂变反应,而非核聚变反应。

可控重核聚变完全不同于上述两种技术,技术难度要高出好几个量级,是一种资源利用面更广、更高效的全新技术。

地球上的石头、宇宙间的小行星,只要是岩质行星都是可控重核聚变天然、理想的原料来源。

众所周知,地球上包括太阳系小行星带内的一些岩质小行星其构成主要由氧和硅组成的硅酸盐矿物,以及由钙、钠、钾元素组成的碳酸盐矿物。

前者占到了岩石总质量的75%以上,其中二氧化硅(SiO)是地球地壳中最常见的化合物,后者以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及碱性长石碳酸钙(CaCO)为主的沉积岩。

因此,通俗的理解就是,可控重核聚变就是烧石头,即利用石头为原料进行重核聚变反应,而且该反应是可控的,以此来发电或产生能源的技术。

然而,50年前,当此领域的科学家准备将可控核聚变技术发展到更上一层楼,即发展到可控重核聚变时,却陷入了停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