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君心二试与丹心顺势

想到这里,燕丹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好奇,接口道:“吕相邦如此执着,想必是有极为重要的事情要请教老将军吧?或许…与东周之事有关?”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核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蒙毅在一旁,看似随意地补充道:“或许吧。其实大王若真想灭东周,何须吕相奔波?直接命我祖父挂帅出征便是了。灭那苟延残喘的东周,于我祖父而言,不过是手到擒来之事。何必让一个……一个文臣去搅和军务?”

他语气中带着对祖父能力的自豪,也隐晦地表达了对吕不韦的不信任。

这话,几乎是将嬴异人当时的顾虑掰开揉碎,用少年人的口吻说了出来。

嬴政坐在一旁,安静地听着,黑眸清澈,并未插话,仿佛也在思考。

燕丹闻言,却缓缓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种与他年龄不甚相符的、略显老成的思索表情。他看向蒙恬蒙毅,声音平和却清晰:“两位蒙兄,此言差矣。”

“哦?”蒙恬挑眉,似乎没想到燕丹会反驳,“燕太子有何高见?”

燕丹不紧不慢地说道:“蒙骜老将军的赫赫威名,战功彪炳,自然无需一场灭周之战来证明。他的能力,天下皆知。”他先肯定了蒙骜,让蒙家兄弟脸色稍霁。

随即,他话锋一转:“但吕相邦需要啊。”

他目光扫过三人,继续道:“吕相邦初登相位,朝中质疑之声未绝。他若想真正站稳脚跟,赢得文武百官的敬重,尤其是让你们这些将门之后心服口服,最好的办法,不就是用实打实的军功来说话吗?还有什么比亲手覆灭一个曾经号令天下的周王室余脉,更能证明其能力和价值的呢?”

蒙恬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燕丹的话似乎有些道理。

燕丹趁热打铁,引经据典:“昔年曾有贤言,‘举贤不避亲,不避仇’。意思是荐举贤能之人,不必忌讳他是自己的亲人还是仇人。那么,举贤亦可不避‘出身’,不避‘过往’吧?为何不能给吕相邦一个机会,让他去试一试呢?”

他语气变得更有力:“若他真有领兵之才,能顺利踏平东周,那于我大秦而言,岂不是天大的好事?得到一位能出将入相、文武双全的栋梁,国力岂不更盛?若他并无真才实学,只是纸上谈兵,届时战事不利,大王和朝臣自然看得分明,顺势将他从丞相之位上调开,另选贤能,岂不也是顺理成章?无论如何,对秦国似乎都并无坏处。既然如此,为何不让他试一试?”

一番话语,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既点明了吕不韦的需求,又站在秦国利益的角度分析了利弊,最后更是以退为进,强调了“试一试”的风险可控。

蒙恬和蒙毅听得怔住了,他们没想到燕丹竟能说出这样一番透彻的道理,一时不知该如何反驳。

就连一直沉默的嬴政,也再次将目光投向燕丹,黑眸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似乎在重新审视这位总是带给他惊讶的丹哥哥。

演武场边,树影婆娑,微风拂过少年们汗湿的额发。

燕丹说完,便低下头,继续小口喝着蜜水,仿佛刚才只是发表了一番再平常不过的见解。

然而,他知道,这番话,很快就会一字不落地,传入咸阳宫那位秦王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