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洛杉矶的纸醉金迷,和加州灿烂的阳光。
林枫独自一人,踏上了返回祖国的飞机。
近二十个小时的飞行,当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他,甚至有了一丝近乡情怯的恍惚。
走出机舱,一股熟悉的、带着些许尘土味的空气,涌入鼻腔。
看着周围,那些亲切的黄皮肤、黑头发;听着耳边,那此起彼伏的、纯正的京片子;再看着机场外,那川流不息的、以二八大杠为主力军的自行车流,和那些充满了时代烙印的、方方正正的苏式建筑。
林枫此刻才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自己真的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八十年代的中国。
“小林同志!”一个洪亮的声音,将他从感慨中拉回了现实。
钱指导,这个只在电话里,听到过声音的老人,正满脸笑容地,站在出口,对他挥着手。他的身边,还跟着几个,同样是干部模样的中年人。
钱指导,比林枫想象的,要更显苍老一些。他的头发,已经半白,脸上,布满了皱纹。但他的腰板,挺得笔直,眼神,更是炯炯有神,充满了力量。
“钱指导,您好。”林枫,快步走上前,恭敬地,伸出了手。
“哎呀!欢迎回家!欢迎回家啊!”钱指导,紧紧地握住林枫的手,用力地摇了摇,他的眼中,满是激动和欣慰,“可把你给盼回来了!走走走!车已经备好了,我们,先回训练基地!”
坐上那辆略显陈旧的红旗轿车,一路颠簸,林枫,终于来到了,他即将要战斗一个月的地方——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基地。
这里的景象,和他想象的,既一样又不一样。
一样的是,那种独属于体制内的、庄严肃穆的氛围。
不一样的是,那肉眼可见的、落后的硬件条件。
训练馆是一栋老旧的苏式建筑。场地的木地板,因为常年的使用,已经有些发黑,甚至有几块,已经起翘。篮筐,也有些歪斜,篮网,更是破了几个洞。
力量房里,没有那些他在美国用惯了的、精密的器械。只有几排孤零零的、已经有些生锈的杠铃和哑铃。
这就是八十年代,中国篮球的最高殿堂。
与NBA那些金碧辉煌的、现代化的训练馆相比,这里,简直可以用“简陋”来形容。
但就在这简陋的环境中,林枫,却感受到了一股,无比炙热的、纯粹的能量。
那是,一群皮肤黝黑、身材精瘦的年轻人,在场上不知疲倦地,奔跑、跳跃、挥洒着汗水。
他们的眼神,充满了对篮球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