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北邙山,秋风萧瑟,草木枯黄。被张让、段珪等宦官劫持的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在残存的宦官和少量禁军护卫下,仓皇逃窜,狼狈不堪。年仅十四岁的少帝何曾见过如此阵仗,吓得面无人色,啼哭不止。九岁的陈留王刘协虽亦惊恐,却稍显镇定,紧握兄长的手。
正当一行人惶惶如丧家之犬时,北方地平线上,烟尘大起,旌旗招展,一支盔明甲亮、杀气腾腾的大军如乌云般压境而来!为首一员大将,身材魁梧,面色凶悍,腰大十围,正是并州刺史、前将军董卓!
董卓率西凉铁骑赶到,正遇此景,心中狂喜,真是天赐良机!他立刻挥军上前,将少帝一行团团“保护”起来。张让、段珪等宦官见董卓兵至,心知大势已去,或自杀,或逃散,顷刻间土崩瓦解。
董卓下马,假意恭敬地拜见少帝与陈留王,见少帝哭哭啼啼,语无伦次,而陈留王虽年幼,却对答如流,叙述祸乱之事,有条不紊。董卓心中顿时生出异样心思,觉得刘协更类人主,加之刘协为董太后所养,董卓自以为与董太后同族,暗生废立之念。
“陛下受惊了!臣董卓救驾来迟,万死莫赎!请陛下、陈留王随臣回京,以安社稷!”董卓声如洪钟,不容置疑。随即,他“护卫”着少帝与陈留王,率领麾下如狼似虎的西凉军,浩浩荡荡返回已是满目疮痍的洛阳城。
董卓的到来,如同豺狼闯入了羊群。他带来的西凉军,久经沙场,悍勇无比,且军纪败坏。一入洛阳,便以“肃清余孽”为名,纵兵劫掠,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原本就因政变而混乱的京城,更是雪上加霜,哭声震天,火光四起。公卿百姓,瑟瑟发抖。
面对兵强马壮、蛮横无理的董卓,手中无兵的袁绍、曹操等人,虽愤慨不已,却无力抗衡。袁绍与董卓发生争执,董卓按剑叱曰:“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 袁绍知不可为,引兵离去,逃奔冀州。曹操亦见事不可为,率部出走,图谋另起。
董卓迅速掌控了洛阳的防务,收编了何进、何苗的部曲,又诱使执金吾丁原部将吕布杀了丁原归顺,实力暴涨。吕布勇冠三军,得其投效,董卓如虎添翼,更加肆无忌惮。
大权在握后,董卓立刻开始实施其废立计划。他大会百官于朝堂,厉声说道:“皇帝暗弱,不足以奉宗庙,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陈留王,何如?” 满朝公卿,皆惶恐不安,无人敢应。唯有尚书卢植挺身反对,董卓大怒,欲杀卢植,经蔡邕等力劝方止。卢植弃官逃亡。
不久,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并鸩杀何太后,自此,朝政完全落入董卓之手。他自封太尉,领前将军事,更晋位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权势熏天,比皇帝犹有过之。
董卓的倒行逆施,很快传遍天下。各地州郡长官、豪强士人,闻之无不切齿痛恨。然而,董卓手握重兵,盘踞京师,挟持天子,一时之间,无人敢率先发难,天下陷入一种恐怖的寂静和紧张的观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