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刘隆一行轻车简从,自南郑出发,沿金牛道南下,正式踏入了益州地界。

金牛道,北起汉中勉县(古沔阳),南至四川广元,是连接汉中与巴蜀的咽喉要道。此道开凿于秦惠文王时期,因“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传说而得名。道路蜿蜒于秦岭与大巴山之间的峡谷峭壁之上,险峻异常,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队伍行进在崎岖的山道上,一侧是万丈深渊,涧水轰鸣;一侧是刀削斧劈的绝壁,猿猴难攀。栈道凌空,以木柱支撑于崖壁,人行其上,吱呀作响,俯瞰脚下云雾缭绕,令人头晕目眩。饶是刘隆等人皆非寻常百姓,行走其间,亦感步步惊心。

“主公,这蜀道果真名不虚传,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典韦牵着马,小心翼翼地走在刘隆身侧,看着脚下深不见底的峡谷,瓮声瓮气地感叹道。他虽勇猛,但对此等天险,也心存敬畏。

刘隆勒住马,环顾四周险峻地势,心中亦是感慨。前世他只从诗中领略蜀道之难,今日亲身体验,方知古人诚不我欺。如此天险,若能善加利用,确是割据自守的绝佳屏障。难怪历史上蜀汉能偏安一隅数十载。

“恶来所言极是。”刘隆点头,“然天险虽固,亦在人为。若守将无能,民心离散,再险要的关隘亦是虚设。反之,若上下同心,励精图治,则险隘可成金城汤池。”

马车内,郭嘉掀开车帘,望着险峻山色,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若有所思的神情:“主公高见。嘉观此蜀道,雄则雄矣,然栈道年久失修,多处破损,沿途关隘守军亦显松懈。可见刘焉虽据有益州,于这北门锁钥,却未必用心。此或为我等契机。”

戏志才亦道:“奉孝兄观察入微。益州富庶,然承平日久,武备或有废弛。刘焉重文轻武,其子璋更非雄主,州中豪强林立,各怀心思。此正乃主公‘都督军事’名分可用武之地。”

刘隆深以为然。一路行来,虽见险峻,却也看到不少栈道残破,守关士卒衣甲不整,检查过往行商亦多敷衍,可见刘焉政权对北线防御并非铁板一块。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队伍艰难前行数日,终于穿过最险要的剑阁段,地势逐渐平缓,进入蜀北盆地。眼前景色豁然开朗,与汉中的山峦起伏不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沟渠纵横,稻田金黄,村落星罗棋布,一派富庶安宁的景象。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和湿润的泥土气息。

“天府之国,名不虚传!”刘隆由衷赞道。相比中原的战乱凋敝,这里的宁静富足宛如世外桃源。但也正是这种富足和相对封闭的环境,容易滋生安逸保守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