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临考悉心备行装 院试三日启征程

“彦儿,修远,你们快来看看,还缺什么不?”陈延岳洪亮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紧张和关切。他指着桌上物品,一一清点着:“考篮是特意找城里最好的篾匠编的,轻便结实;笔墨纸砚都检查过了,墨锭是上好的徽墨,宣纸也备足了;烛台、火石、水囊、汗巾……哦,对了,最要紧的是干粮!”

他转身从里屋抱出几个大大的油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一股诱人的食物香气顿时弥漫开来。“这是你娘和你二婶,半个月前就开始张罗,特意托人快马加鞭捎来的!你看这腊肉,用的是家里养了一年的土猪后腿,用松枝熏得透亮;这熏鱼,是河里刚捞上来的活鱼腌制的;还有这烙饼,你娘怕放硬了,用的是死面,耐放顶饿!还有你奶奶亲手腌的咸鸭蛋,个个流油,酱菜也是她老人家的拿手绝活,开胃下饭!”

赵修远看着堆成小山的物品,哭笑不得:“三叔,这也太多了吧?院试虽要三日,但也吃不了这许多啊。这够吃五六天了!”

“你懂什么!”陈延岳眼睛一瞪,胡子都翘了起来,“有备无患!考场里头啥情况都可能发生,万一饭菜不可口,或者夜里饿了,这些东西就能派上大用场!饿着肚子怎么考试?脑子能转得动?”他又拿出几件叠得整整齐齐的衣物,“这是你娘和秀娟赶工做的新里衣,用的是最软和的细棉布,吸汗透气,考场里穿着舒服。还有这披风,夜里冷了可以披上,千万别着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彦看着三叔事无巨细地准备,甚至有些絮叨的模样,心中暖流涌动。这些看似琐碎的物品,每一样都凝聚着家人沉甸甸的关爱和期盼。他仿佛能看到母亲在灯下缝制衣衫,祖母在灶间忙碌的身影。

这时,陈彦忽然想起柳云卿。以他的家境,母亲病重,妹妹年幼,恐怕连一身像样的考试衣服都难置办,更别说精心准备这些耐存放的干粮和御寒的衣物了。他转身对陈延岳道:“三叔,劳烦您,按照我和师兄的份例,再准备一份。”

陈延岳先是一愣,随即明白过来,一拍大腿:“瞧我这脑子!是给柳童生的吧?”见陈彦点头,他咧嘴一笑,露出欣慰的神色,“成!我这就去办!那孩子不容易,孝顺又用功,是该帮衬一把。”说着,便风风火火地又去张罗,嘴里还念叨着,“腊肉得多切点,那孩子太瘦了……咸鸭蛋也多包几个……”

不久,柳云卿如常来到客栈温书。陈彦将准备好的考篮和衣物递到他面前:“柳兄,院试在即,考场内饮食起居皆需自理。这是为你准备的一些用品和干粮,都是家中自制的,不值什么,望勿推辞。”

柳云卿看着那满满一考篮:油光锃亮的腊肉、金黄的熏鱼、厚实的烙饼、青壳的咸鸭蛋、喷香的酱菜,还有那叠崭新的细棉布里衣和厚实的披风。这些东西,对他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他原本只打算带几个冷硬的杂面馒头和一件补丁摞补丁的旧袍子应付三日,如今……

他的眼眶瞬间就红了,鼻子发酸,嘴唇翕动,想说什么推拒的话,却哽咽着难以成言。双手微微颤抖,几乎不敢去接那沉甸甸的考篮。

“陈公子……这……这让学生如何承受得起……”柳云卿声音颤抖,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公子已多次援手,学生……学生愧不敢当……”

陈彦将考篮塞到他手中,拍拍他的肩膀,语气诚恳:“柳兄,此言差矣。院试关乎前程,需全力以赴。些许身外之物,不足挂齿。你我既以同窗相称,便应互相扶持。你若心中过意不去,便将其视为同窗之谊,待他日你我同榜题名时,再共庆不迟。”

赵修远也笑道:“柳兄,你就收下吧。考场之上,拼的是真才实学,可不能在这些小事上吃亏。吃饱穿暖,才能心无旁骛地答题不是?”

陈延岳在一旁憨厚地笑道:“柳贤侄,你就别客气了!这都是俺们一点心意,盼着你们都能考出好成绩!”

柳云卿看着陈彦真诚的目光,又看看一旁微笑的赵修远和满脸关切的陈延岳,心中百感交集,暖流与酸楚交织。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将涌到嘴边的千言万语化作深深一揖,声音哽咽却无比坚定:“陈公子,修远兄,陈三叔……大恩不言谢!云卿……云卿定当奋力一搏,绝不辜负诸位厚望!此恩此情,永世不忘!”

院试当日,黎明时分。 寅时刚过,江陵府城还笼罩在淡灰色的薄雾之中,但府学宫外却已是人声鼎沸。无数盏灯笼、火把将考场外的广场照得亮如白昼,光影摇曳,映照着一张张或紧张、或兴奋、或焦虑的年轻面孔。来自湖广各府州的童生们,在家人、仆役或保人的陪同下,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马车、轿子、人流将附近的街道堵得水泄不通。空气中弥漫着灯油、尘土、汗水以及一种难以名状的紧张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