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五章 初访蒙师遭冷眼 外祖鼎力寻良机
翌日清晨,天光尚未大亮,陈彦还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关于之乎者也的梦,便被祖父陈满仓轻声唤醒了。
“彦儿,醒醒,快醒醒。”陈满仓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和郑重,“今日爷爷带你去镇上,咱们去瞧瞧学堂。”
陈彦一个激灵,瞬间清醒过来。读书!终于要开始了!他立刻骨碌一下爬起身,配合着祖父的动作。陈满仓显得格外仔细,拿出家里最好的一套、虽然浆洗得发白却难得没有补丁的衣裳给陈彦换上,又用湿布巾将他的小脸、小手擦得干干净净,连头发都梳理得整整齐齐,恨不得一根杂毛都不许有。
王氏也早早起来,煮了两个鸡蛋塞进陈彦怀里:“路上吃,到了先生那儿要乖乖的,听爷爷的话。”
陈满仓自己也换上了一身最体面的行头,尽管袖口和肘部依旧能看到磨损的痕迹。爷孙俩匆匆吃过早饭,便踏着晨露,向镇上走去。陈满仓步子迈得又大又急,陈彦几乎要小跑着才能跟上,心中既充满期待,又因祖父的严肃而有些忐忑。
镇上他们来过多次,但这次的目标明确——位于镇东头一条相对清净小巷里的“沈氏蒙馆”。这是镇上一位沈老秀才开设的私塾,名气不小,据说束修(学费)相对其他几家馆要便宜些,门槛也低,基本上是交钱就能进,因此吸引了不少家境普通的学子。
来到蒙馆门外,只见一座青砖小院,黑漆木门上挂着一块略显陈旧的匾额,上书“沈氏蒙馆”四个大字。院内隐隐传来孩童们参差不齐的诵读声。
陈满仓整理了一下衣襟,深吸一口气,脸上挤出恭敬的笑容,这才轻轻叩响了门环。
片刻后,一个十来岁的学童开了门,好奇地看着他们。陈满仓连忙说明来意,想送孙儿来蒙学,求见沈先生。
学童让他们在门口稍候,自己进去通报。不一会儿,便引着他们穿过一个小小庭院,来到一间充作学堂的厢房外。
还未进门,便听到一个略显干涩、带着严厉腔调的老者声音正在训斥:“……‘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读!大声点!没吃饭吗?!”
透过敞开的房门,可以看到里面坐着二十几个年龄不一的孩童,正摇头晃脑地念书。一位穿着半旧藏青色长衫、头戴方巾、留着山羊胡、面容清瘦严肃的老者,正手持戒尺,在学童中间踱步。想必这就是沈秀才了。
陈满仓不敢打扰,恭敬地站在门外等候。陈彦也乖巧地站在祖父身边,好奇地打量着里面的环境和那位未来的“先生”。
沈秀才训完话,一抬眼,瞥见了站在门外的爷孙俩。他的目光如同鹰隼般锐利,迅速在陈满仓和陈彦身上扫过。陈满仓虽然竭力收拾过,但那身洗得发白、边角磨损的衣裳,以及那双因长期劳作而粗糙皲裂的大手,还有陈彦身上那件虽然干净却明显是便宜粗布制成的“好衣服”,无一不在昭示着他们贫寒的农户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