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能量密度军用口粮,体积小,热量高,保质期长,远超他们自产的压缩饼干。
· 精工打造的武器零件和瞄准镜,其工艺水平明显高于堡垒工坊能生产的极限。
· 小型的太阳能充电板和高效储能设备,对于野外活动和哨所供电极具价值。
· 包装完好的抗生素和特效药,甚至还有几支标注着“广谱抗辐射药剂”的针剂。
· 一些罕见的香料、高品质的布料,甚至还有少量封装完好的咖啡豆和巧克力。
这些货物,如同磁石般吸引了大量居民和负责采购的内政官员。贸易区瞬间变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商队给出的价格,虽然高昂,但并非完全无法接受,主要以物易物为主,他们对“守望者”生产的粮食、皮革、以及一些特色手工艺品表现出浓厚兴趣。
然而,在这看似正常的、热火朝天的交易背后,一些不同寻常的理念,如同无形的烟雾,开始随着商品一同悄然散播。
金不换和他的队员,在与人交谈时,言语间总会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倾向。
他们会称赞某个用大量粮食换取了武器零件的护卫队员“有魄力,懂得投资自己”,暗示强大的个体理应拥有更好的资源。
他们会私下对某些抱怨贡献点制度不够“灵活”、限制了个人发展的居民表示“理解”,并感慨“在‘自由都市’,能力就是一切,强者可以凭借本事获得想要的一切,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
他们会宣扬“自由都市”的“盛况”——那里没有强制性的集体任务,没有复杂的贡献点计算,一切都靠个人能力和竞争,强者居住在内城的舒适环境中,享受最好的资源和服务,而弱者,也能通过“自由”的服务和交易,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尽管他们含糊地回避了弱者具体如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