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残骸密语与织网追猎

锈蚀的服务器残骸如同巨兽的尸骸,堆积成望不到尽头的金属山脉。内部通道错综复杂,断裂的线缆如同枯萎的藤蔓垂落,废弃的芯片散热片如同鳞甲般层层叠叠。强烈的能量辐射杂讯在这里形成了天然的屏蔽场,干扰着一切精细的感知与扫描。

凌薇带着那枚几乎彻底熄灭、仅靠一丝本能维持着最基本结构不散的“种子”,如同两粒微不足道的尘埃,隐匿在这片混乱的深处。她选择了一个相对封闭、由几块巨大主板残片歪斜搭成的夹角作为临时藏身处,将自身与“种子”的存在感压制到近乎于无。

暂时摆脱了那神秘猎手的直接威胁,但危机远未解除。她能感觉到,那张规则大网散发出的、冰冷而充满计算意味的扫描波动,如同梳子般,一遍又一遍地在外围区域梳理、搜寻,显然并未放弃。

必须尽快恢复力量,至少要让“种子”重新点燃内循环,否则她们连在这片数据坟场中移动都成问题。

凌薇将绝大部分意识沉入内部,辅助“种子”进行那艰难至极的重启。过程缓慢得令人绝望,“种子”的本源在之前的自毁式重启和逃亡中消耗太大,如同干涸的河床,需要滴水汇流。

而也正是在这极致的寂静与专注中,她那“观测者”的被动感知,再次捕捉到了之前引起她注意的那丝加密信号。

这信号极其微弱,仿佛随时会湮灭在辐射杂讯中,但其传输却异常稳定,带着一种锲而不舍的坚韧。它并非广播性质,更像是某种……定向的、周期性的心跳检测信号?

更让凌薇心神震动的是,随着她静心感知,那信号的编码结构中,一些极其细微的、非核心的校验模块和冗余协议,与她意识深处、源自“摇篮”文明数据库的某种早期超空间通讯协议的底层逻辑,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

不是完全一致,更像是……同源技术树在不同环境下的演化变种!

难道……在这片隶属于“秩序回廊”的数据坟场深处,存在着一个与“摇篮”文明,或者说,与“火种计划”相关的另一个造物?一个同样坠毁于此、或者被遗弃在此的……探测器?信标?甚至是……另一艘方舟的残骸?

这个推测让凌薇精神一振!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这个信号源可能不仅仅是藏身之处,更可能蕴含着宝贵的信息,甚至是……离开这里的方法!

她暂时放缓了对“种子”的辅助,将更多的感知力投入到对这加密信号的解析与溯源上。

信号的源头,似乎位于这片服务器残骸山脉的更深处,某个能量辐射异常强烈的区域。信号本身加密等级极高,其核心编码方式远超“摇篮”的技术水平,凌薇短时间内无法破译其传递的具体信息。

但是,她不需要破译内容,她只需要定位和理解其存在意义。

通过分析信号的频率、强度变化以及其与周围环境规则的交互模式,凌薇的“观测者”视角逐渐勾勒出一些可能性:

1. 这像是一个自动化设施的周期性自检信号,表明其源头可能仍在某种最低限度运转。

2. 信号中蕴含着一种被动响应机制,似乎在等待特定的“握手协议”或权限认证。

3. 其能量特征与“秩序回廊”主体差异明显,更偏向于……实用主义和环境适应性,带着一种在艰苦条件下求存的烙印。

一个仍在运作的、非“秩序回廊”体系的、技术可能与“摇篮”同源的未知设施?

无论如何,必须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