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花的回应在七界系统中激起了层层涟漪。星藤站在议会大厅的窗前,望着远处世界之树的方向,那些奇异的花朵在晨曦中闪烁着柔和的光芒。她能感觉到,整个系统正处于一个微妙的转折点——两个系统间的交流已经从单向的信息传递,发展为双向的对话。
“我们需要更系统地理解他们的回应。”老吴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中拿着最新研发的共鸣记录仪,“双生花展示的那幅立体图像,其复杂程度超出了我们现有的任何认知模型。”
星藤转过身,看到云娘也一同前来,她手中捧着一卷刚刚绘制完成的能量流动图谱。“我追踪了表演结束后双生花的能量变化,”云娘展开图谱,上面的线条如同交织的河流般复杂而有序,“它们释放的光点并非随机飘散,而是遵循着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模式。”
三人走向研究区,那里已经聚集了不少学者。琳正在世界之树下指导一群年轻学子,通过维度之舞与双生花建立更深的连接。星藤注意到,那些学子的动作比之前更加流畅,仿佛双生花的回应给了他们新的信心。
“看这里。”老吴将记录仪对准一棵刚刚绽放的双生花,仪器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复杂的能量纹路,“这些纹路的变化与学子们的舞蹈动作直接相关。”
星藤仔细观察着屏幕上的图案,那些交织的光线让她想起了表演结束时双生花在空中展示的立体图像。“也许那幅图像不仅仅是一种展示,”她若有所思地说,“而是一种...语言。”
这个想法让在场的学者们都陷入了沉思。如果那个未知系统确实在用这种立体图像作为交流语言,那么理解这种语言就成为深化两个系统关系的关键。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七界各个世界的研究团队都投入了对双生花回应图像的研究。星界学者试图用星辰运行的规律来解读其中的模式;雨林住民从生态循环的角度分析其结构;深海居民则借鉴洋流运动的原理来理解其中的动态变化。
然而,每一种单独的解读都只能揭示图像的某个侧面,无法把握其全貌。这种困境在每周的研究进展汇报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我们就像一群摸象的盲人,”一位年长的沙漠学者无奈地表示,“每个人都只摸到了一部分,却以为自己了解了全部。”
星藤聆听着各方的汇报,心中渐渐浮现出一个想法。在下次议会会议上,她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案:“既然单个世界的视角无法完全理解这种新的语言,为什么我们不尝试联合研究呢?让不同世界的学者组成混合团队,共同解读那些图像。”
这个提议得到了议会的一致支持。很快,七个混合研究团队在世界之树下成立,每个团队都由不同世界的学者组成。起初,合作并不顺利——不同世界的思维习惯和研究方法差异很大,经常产生理解上的分歧。
但在双生花的引导下,学者们逐渐找到了协作的方式。他们发现,当团队成员一起练习维度之舞时,彼此间的理解障碍会明显减少。更奇妙的是,当他们以团队形式接近双生花时,接收到的光点信息会更加丰富和清晰。
琳所在的小组最早取得了突破。那是一个由星界学者、雨林住民和深海居民组成的混合团队。一天傍晚,当他们正在练习一种融合了三个世界特色的新舞蹈时,一朵双生花突然释放出特别明亮的光点,这些光点在空中组成了一个比之前简单些的图案。
“看,这个节点的闪烁方式,”星界学者指着图案的某处说道,“很像我们昨天讨论过的能量共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