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星船一号”第一次在太空中完成聚变—引力复合动力试车的信号传回地面时,全球的新闻网络几乎同时爆发。
最先播出消息的是东协新闻中心。主播坐在演播台前,语速平稳却难掩激动。
“北京时间十二点整,来自轨道空间的确认信息——星船一号完成首次引力推进试验,全系统运转稳定。”
“这标志着,人类正式具备了离开地球,离开太阳系的能力。”
屏幕背景切换成轨道实况图。蓝色的地球占据画面大半,一条细长的银色弧线从同步轨道延伸到星港平台。
新闻字幕滚动着:“聚变—引力复合动力试车成功,人类太空推进进入新时代。”
演播室外,城市的广场上立着巨型屏幕,画面上同样播放着这段新闻。
人群越来越多,许多人举着手机拍摄;街头小摊的老板把音量调到最大。
“他们真的做到了?”
“听说比化学火箭节能上百倍。”
“这下可真能去火星了吧?”
对话在人群中此起彼伏,更多人只是盯着屏幕,不愿错过任何一句播报。
在辽东的港口,海军的工作人员暂停了手头的作业。码头边的舰艇雷达罩反射着阳光,远处传来广播——
“……星环空间站完成第一次在轨动力测试。专家指出,引力推进技术的成功,使星际航行成为现实可能。”
一名年轻的士官抬头看着天空,能看到高空中的一缕银线,那是轨道电梯的缆索在阳光下反射的光。
在河内,大学的操场上挤满了学生。
学校临时打开了报告厅的投影设备,画面显示的是星船的发射记录与测试过程。
几个学生低声讨论:“他们说加速的时候,船员几乎感觉不到推力。”
“那种引力场控制真能做到吗?”
“实验数据都公开了。”
教学楼的窗户全开着,风从走廊吹过,混杂着人声和广播里的播报。
新闻继续播放。
“与传统化学推进相比,星船一号的能量效率提升近百倍,燃料需求降低九十个百分点。与霍尔推进器相比,其推力提升约三十倍,速度可达每秒五千米。此次试车在稳定模式下持续二十分钟,无异常波动。”
字幕下方出现技术示意图,蓝色的引力环被标注出能量流向。
东京的电视塔外,一家咖啡店的顾客全都围在屏幕前。
有人笑着说:“没想到我们还能看到这种新闻。”
也有人低声说:“这东西要是装在军舰上,会不会是另一场军备竞赛?”
店里的收音机混在嘈杂的人声里,播音员继续念着稿子——
“……目前,星港计划的下一阶段将启动在轨建造,目标是在五年内完成‘远征号’远航飞船的组装测试。”
在孟加拉湾沿岸,渔民的收音机同样传出相同的讯息。
“……这项试验的成功意味着轨道经济体系的成熟,也让未来的资源开发与深空殖民具备可行基础。”
他们不太懂那些词,但都不约而同的抬头看了一眼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