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货就统货!”马主任不以为意,“咱们现在收的豆子也是好坏参半,统货标准足够用了!不得转售那是自然,咱们自己用还不够呢!”他看向王超,眼神热切,“小王,有了这批豆子,你之前那个扩大腐乳生产的计划,是不是可以重新提上日程了?棚子咱们已经搭起来了,现在原料又有了保障……”
王超沉吟片刻,摇了摇头:“主任,先不急着立刻大规模扩产。”
马主任一愣:“为啥?豆子都有了还等什么?”
“豆子有了,但其他环节未必跟得上。”王超冷静地分析,“首先,这五千斤指标是下个季度才开始执行,我们现在手里的流动资金和现有豆料,只够维持当前生产节奏。其次,腐乳的生产周期长,占用资金大,盲目扩产会导致资金链紧张。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发酵工艺和产能瓶颈,不仅仅在原料,更在于场地、人工和后续的销售渠道。现在腐乳虽然卖得好,但市场到底能消化多少,我们需要更精准的数据。”
他走到墙边,指着上面手绘的生产流程图:“我的想法是,利用这批计划内黄豆带来的成本优势,我们先做两件事。第一,稳定并小幅提升现有腐乳的产量和质量,用更稳定的供货和可能稍微降低的零售价,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本地市场,把根基打牢。第二,将节省下来的成本,拿出一部分,投入到工艺改进和设备的小型革新上。比如,何师傅之前提过,不同批次的豆子,点浆时的火候和卤水用量需要微调,我们可以尝试制作更精确的量具,或者总结出一套更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另外,晾晒区的通风、防尘,也可以进一步改善。”
马主任听着王超条理清晰的分析,发热的头脑渐渐冷却下来,他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是我想得太简单了。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有了这计划内的豆子,咱们心里有底了,但确实不能冒进。”
“不是不扩产,而是要有准备地扩产。”王超补充道,“我们可以利用接下来这段时间,详细规划一下腐乳车间的下一步。比如,是否需要再增加两个发酵缸?晾晒架的数量要不要补充?如果产量提升,包装、运输的成本也会增加,这些都要提前算清楚。同时,让销售口的同志多跑跑,看看能不能把腐乳推进县里其他的供销点,甚至邻县的渠道也可以开始接触。”
“好!就按你说的办!”马主任现在对王超的判断已是深信不疑,“稳扎稳打,把基础打牢,再图发展。那我这就去把好消息告诉大家,也让他们都安安心!”
小主,
马主任拿着批文,喜气洋洋地去了车间。不一会儿,外面就传来工人们隐约的欢呼声。计划内指标的落实,对全厂职工而言,不仅仅是成本的降低,更是一种来自“上面”的肯定和保障,意味着食品厂的地位更加稳固,他们的饭碗也更加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