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媒人你一言我一语,像唱戏一样,拼命夸耀着自己手头的,都把对方比下去,仿佛王超是块唐僧肉,谁先咬到第一口谁就能得道成仙。
王超这下算是听明白了,感情这俩媒婆真是冲着自己来的!他一个头两个大,简直哭笑不得。他才十七岁,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抓住机遇发展事业,积累资本,改善家庭,哪有半点心思考虑成家立业?更何况还是在这种被人像货物一样品头论足的情况下。
围观邻居们的议论声更大了:
听听!原来是苏先生的闺女!那可是有家底的人家!
孙老师也不错啊,文化人,以后孩子教育不愁!
王家这是要发达了,说亲的都挑花眼了!
超儿这孩子,可真给他爹妈长脸!
王超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不能硬邦邦地直接拒绝,那样会得罪人,要知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谁知道她们会在背后怎么编排自己,也显得自家不懂礼数。
他抬手制止了两位媒人继续,脸上挤出一个客套而疏离的笑容:张婶,刘婶,劳烦二位跑这一趟,也谢谢苏家和孙家的看重。
他先礼后兵,话锋随即一转:不过,我今年虚岁也才十七,按照现在提倡的新风尚,算是刚成年。厂子里的事情千头万绪,刚刚有点起色,区里领导也寄予厚望,我实在是分身乏术,不敢有半点懈怠。当前的心思,全都扑在工作上,想着怎么把食品厂搞好,怎么对得起领导的信任和工人们的期望。个人问题......确实暂时不在考虑之内,也不敢耽误人家好姑娘。
他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先是点明自己年龄还小,符合晚婚的潜在导向;然后抬出工作重任和领导期望,占据道德和事业的制高点;最后表达不想耽误别人,显得通情达理。
张大嘴一听就急了:十七不小啦!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老大都会跑了!工作要紧,成家也要紧嘛!成了家有个贤内助,更能安心搞事业不是?那苏家姑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婶也赶紧帮腔:王副厂长,孙老师最是体贴人,肯定能支持你工作!先处处看,不着急定下来嘛!
王超不为所动,语气坚定但依旧保持着礼貌:张婶,刘婶,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主意已定,近几年内都不会考虑个人问题。厂子正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必须全力以赴。麻烦二位回去,替我谢谢苏家和孙家的美意,也替我表达歉意,就说王超年纪轻,资历浅,担待不起,请他们另觅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