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主任期间又来视察过两次,看到生产井然有序,揭出的腐竹品质一次比一次好,悬着的心彻底放回了肚子里,脸上乐开了花,对王超和何师傅赞不绝口。
王超在学习过程中,也并非全盘接受。他注意到,人工摇动风扇给烘干房(虽然豆制品目前主要靠晾晒,但王超未雨绸缪让人做了个小型的试验烘干隔间)鼓风很不稳定,便提议是否可以找一个废弃的自行车零件,改装成一个脚踏式的鼓风装置,这样既能省力,风力也更平稳。何师傅听了,琢磨了一下,觉得可行,便让张保国去尝试。
还有一次,王超看到女工们用普通的菜刀切割豆腐干,边缘容易毛糙。他想起之前盲盒里开出的几把异常锋利的西式主厨刀(他一直没敢拿出来),便借鉴其刀刃弧线的理念,画了个草图,请张保国找铁匠试着打制几把专门用于切割豆制品的弧形薄刃刀。这个改进,连何师傅看了都点头称许,说这小子脑子活,能想到刀刃上。
几次小改进,虽然不算惊天动地,但都切实解决了生产中的小痛点,让何师傅对王超这个“外行领导”不由得高看了一眼,觉得他不只是坐享其成,是真的在用心琢磨事儿。
几天后,首次试生产的成果积累了一批。主要是色泽金黄、薄如纸张的腐竹,以及少量试验性的、压制紧实的五香豆腐干。品质稳定,卖相上佳。
王超找到马主任,指着那些成品说:“主任,试生产算是初步成功了。这批货,我的想法是,不走公账,由我个人出钱,按内部成本价把这第一批产品买下来。”
马主任一愣:“你个人出钱?这是为啥?”
王超解释道:“主任,这是试生产的产品,虽然品质达标,但毕竟数量少,流程也刚理顺,直接作为街道资产处理比较麻烦。我个人买下来,一来算是支持咱们小组的开门红,给大家鼓鼓劲;二来,这批货我打算分一分。一部分给小组的同志们分分,让大家也尝尝自己劳动的成果,特别是何师傅和几位老师傅,辛苦了这么久。另一部分,我拿回家给亲戚邻居们也分分,既是分享喜悦,也算是给咱们未来的豆制品做个活广告,看看大家的反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这笔钱从我之前跟您提过的‘加工组利润积累’里出,不走街道的账,也符合咱们之前说好的自筹资金原则。”
马主任仔细一琢磨,明白了王超的用意。这小伙子做事真是滴水不漏,既安抚和激励了内部人员,又巧妙地做了市场预热,还规避了初期账务上的麻烦,所有成本自己承担,不给街道添负担。
“行!就按你说的办!”马主任爽快同意,“你这考虑得很周到!需要街道开个证明之类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