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人选之争
傍晚时分,王超踏着夕阳的余晖回到家中。院子里飘散着熟悉的饭菜香,母亲李秀兰正在灶台前忙碌,姐姐王红在井边洗着青菜,父亲王建国则坐在小马扎上,就着最后的天光修理一把旧锄头。这寻常而温馨的一幕,让王超因白天工作而略感疲惫的心瞬间熨帖下来。
“爸,妈,姐,我回来了。”王超招呼着,放下手里的布包。
“回来啦?正好,饭快好了。”李秀兰头也不抬地应道。
王超走到水缸边舀水洗手,状似随意地开口道:“跟你们说个事儿,街道开始做豆制品项目了。”
“真的?!”李秀兰猛地转过身,手里还拿着锅铲,脸上瞬间绽开惊喜的笑容,声音都提高了八度,“我就说我儿子有本事!这说干还真就干成了!”
王红也停下手中的活儿,撩了一下额前的碎发,笑着看向王超:“小弟,你现在可是越来越能耐了,这又要管一摊新事了。”
王超笑了笑,目光转向父亲。王建国修理锄头的动作微微一顿,随即又继续,但握着工具的手似乎更稳了些。他没有抬头,只是从鼻腔里发出一个沉稳的“嗯”声,过了几秒,才像是补充似的,低声问了一句:“让你负责?”
“嗯,街道让我全面负责筹备和初期的生产管理。”王超语气平静,但心里也有一丝期待。
听到这话,王建国终于停下了手里的活计,抬起头,深深地看了王超一眼。那眼神里没有了往日的审视和担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欣慰、认可,甚至隐隐一丝自豪的复杂情绪。他什么也没再说,只是又点了点头,但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和眼角的细纹,却比任何夸赞都让王超感到踏实和满足。父亲这无声的肯定,像一股暖流,注入王超的心田。
“哎呀!这可是大喜事!”李秀兰已经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咱们家超儿现在可是街道的红人,管着两个生产组了!不行,明天我得去买点肉,咱们庆祝庆祝!”
“妈,就是试生产,还没见成果呢,别太张扬。”王超连忙劝阻,但看着母亲和姐姐由衷的笑脸,感受着父亲沉默却有力的支持,他心中对做好这个项目的决心也更加坚定。家人的期盼,是他前行路上最温暖的动力。
然而,现实的挑战很快便接踵而至。豆制品生产区的灶台和晾晒架在何师傅的指导下改造完毕,老陈那边也传来消息,通过物资局“计划外调剂”的第一批两千斤黄豆已经谈妥,只等街道这边办手续“购买”。万事俱备,只欠人手。试生产需要组建一个精干的小组,人员选拔问题立刻摆上了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