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订单与视察
工业局李科长上次来访时提到的“资源倾斜”,很快便落到了实处。不到十天,马主任就兴冲冲地拿着一份盖着县工业局生产科红头印章的介绍信,找到了正在加工组检查晾晒架稳固性的王超。
“小王!好事!大好事!”马主任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扬着手里的信纸,“工业局帮咱们拉来订单了!是给县机械厂食堂的长期供应单!每个月固定供应五百斤干米粉!”
“五百斤?”王超闻言,心中也是一喜。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几乎是目前加工组产能的一半。机械厂是县里的重点单位,职工多,食堂需求量大,能拿下这个长期订单,意味着加工组有了一个极其稳定的收入来源,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
“是啊!李科长亲自打的招呼!说是机械厂后勤科的同志听说了咱们加工组管理规范、质量稳定,又有工业局推荐,很痛快就答应了!”马主任激动地说,“这可是个开门红!以后说不定还能接到其他厂子的订单!”
王超接过介绍信仔细看了看,条件确实优厚,价格也比给副食品加工厂的代工费要高一些。他沉吟道:“这是好事,马主任。不过,每个月五百斤,对咱们现有的产能是个考验。现在天气好,晾晒快,还能应付,万一遇到连阴雨,恐怕就紧张了。”
“哎呀,你看我,光顾着高兴了!”马主任一拍脑袋,“是这个理儿!得想办法扩大点产能,或者再提高点效率。”
“产能暂时不好大规模扩张,场地和人手都有限。”王超思路清晰,“还是得在内部挖潜,优化流程上下功夫。另外,这份订单也提醒我们,必须把质量抓得更牢,机械厂可不是副食品厂,人家要求可能更高,绝不能出纰漏。”
“对对对!质量是生命线!”马主任连连点头,“这事儿你多费心!需要什么,街道全力支持!”
正当王超和马主任商量着如何调整生产计划以确保新订单按时按质完成时,又一个消息传来:工业局为了推广这种“小革新促进生产力”的经验,决定组织一次小范围的参观交流活动,地点就定在南水街道米粉加工组!
带队的就是李科长,参观人员包括县里其他几个街道和城关镇负责生产的一些干部,以及几家有类似外包需求的厂方代表。
这个消息,让整个街道办都紧张并兴奋起来。这是露脸的机会,也是巨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