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个,是一个小型LED露营灯,带太阳能充电板。
第六个,是一套迷你螺丝刀组合,材质精良。
第七个,是一包湿纸巾。
第八个,是一个塑料外壳的便携小风扇,需要装电池。
……
王超耐着性子,花了将近两个小时,拆解了大约五十个盲盒。收获五花八门:有对这个时代极具价值的,如多盒电池、几卷不同颜色的绝缘胶带、几包质量极好的缝衣针、几把小巧锋利的剪刀、一些通用规格的螺丝钉、螺母、甚至还有两个全新的、这个时代也能见到的机械闹钟;有略显尴尬但或许能小心使用的,如那支中性笔、一些塑料夹子、几个造型简单的塑料水杯、几块香味橡皮;也有一些暂时完全无法解释、必须深藏的,如LED灯、小风扇、以及几个U盘和旧手机充电器(他试了试,似乎都没电了,但本身的存在就是问题);还有像那包外国种子,属于机遇与风险并存,需要慎重考虑如何利用。
看着分门别类放好的“战利品”,王超心中有了数。这批盲盒的价值远超他的预期!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东西,是可以通过老陈的渠道,或者借助街道生产组的名义,安全、低调地流转出去的,尤其是那些工具、小五金和日常低敏感度的工业品。另外三分之一需要看情况谨慎处理。最后三分之一则必须严格封存。
他决定暂时停止拆解。剩下的四百多个盲盒,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他重要的“物资储备库”,需要的时候再慢慢开启,避免一次性出现太多不合时宜的东西,难以处理。
第二天,王超找到了老陈,没有提及盲盒,而是拿出了部分可以出手的物品:五板共二十节五号电池,三卷绝缘胶带(黑、红、蓝),两把小剪刀,以及一小包混合的标准螺丝钉。
“陈叔,又弄到点小东西,您看看有没有路子?”王超将东西摆在桌上。
老陈拿起电池看了看,又摸了摸胶带和剪刀,眼中露出讶色:“好东西啊!这电池是沪上大厂的货,胶带也是进口货的品相,剪刀钢口也好。这些东西,厂矿里的电工、维修工最喜欢,比市面上的货强多了!你小子,门路是越来越野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超笑了笑,没接这话茬,只是说:“能用上就好。价格您看着办。”
“放心,亏不了你。”老陈爽快应下,随即又压低声音,“对了,你之前提醒我留意政策风向,我打听了一下,上面确实有风声,可能要进一步鼓励手工业和发展地方小工业,解决就业和物资短缺问题。你帮街道搞的那个米粉加工组,路子走对了,说不定以后还有更大的机会。”
王超心中一动,点了点头。这与他的判断相符,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