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先把想法说了一遍,然后特别提到:我妹妹昨天说学校教室漏风,孩子们上课冻得直哆嗦。我在想,要是咱们能生产出平价玻璃,先给学校换上,也算是为教育事业做点贡献。

老张头第一个发言:生产平板玻璃,与咱们现在做的瓶子确实不一样。不过原理相通,都是把玻璃液成型,关键是成型工艺和退火处理。

雷师傅补充道:我在机械厂见过平板玻璃的生产设备,主要是用压延法。咱们可以先用土办法试试,做个简易的压延装置。

成本方面呢?马清波问会计主任。

会计主任拿出算盘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如果用小炉试产,原料成本不高。关键是成品率,要是成品率太低,成本就上去了。

小李举起手:王副厂长,我有个想法。咱们可以先生产小尺寸的玻璃,这样成品率容易控制。居民家的窗户不一定需要很大块的玻璃。

这个建议很好。王超赞许地点头,我们可以先生产一尺见方的小块玻璃,这样安装也方便。

会议开得很热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建议。最后决定成立一个平板玻璃试制小组,由老张头负责技术,雷师傅指导设备改造,王超总体协调。

散会后,王超特意留下老张头和雷师傅:两位师傅,这件事要是做成了,不仅厂里能开辟新的产品线,更重要的是能让很多人在这个冬天不再受冻。

老张头激动地说:王副厂长,您放心。就冲您这份心,我们一定把这事办成。

雷师傅也表态:我明天就从机械厂借些工具过来,咱们先做个简易的压延机试试。

接下来的几天,玻璃厂里格外忙碌。老张头带着工人们调试玻璃配方,雷师傅则在车间一角叮叮当当地制作压延设备。王超每天都要在试制车间待上大半天,协调各种问题。

第一次试产那天,几乎全厂的工人都围在试制车间外。当第一块透明平整的玻璃从简易压延机上出来时,车间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成功了!老张头捧着还温热的玻璃,手都有些发抖,虽然还有些气泡,但是基本成型了!

王超仔细检查着这块玻璃:厚度均匀,透明度也不错。咱们再改进改进,争取三天内生产出合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