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参谋献策

定远之行的任务,如同一块沉重的磨刀石,压在“锐士营”每个人的心头。对手是元廷名将贾鲁,麾下乃是百战边军,绝非之前遭遇的斥候小队或地方守军可比。深入敌后,侦察其主力动向,无异于虎口拔牙。

出发前的准备,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周密。田娃这个新晋“参谋”,展现出了远超其年龄和阅历的缜密。

他没有急于制定具体的侦察路线,而是首先拉着朱重八、汤和、徐达以及两名经验最丰富的老斥候,围在那张简陋得可怜的地图前,进行了一张“图上推演”。

“贾鲁用兵,向来稳妥,喜以正合。”田娃用树枝指着地图上定远城周边区域,“他若真想夹击濠州,大军行动,粮草辎重必是重中之重。他的粮道,无非两条,一是走官道,稳妥但易被侦知;二是走涡水水路,隐蔽但受制于水情和码头。”

他看向朱重八:“重八哥,你以为他会选哪条?”

朱重八目光锐利地盯着地图,手指在官道和水路之间移动,沉吟道:“贾鲁老成,未必肯完全依赖水路。我若是他,明面上大军沿官道缓缓推进,吸引我军注意,暗地里必遣精锐护佑粮队,或走水路,或走官道旁的小路,双管齐下,甚至三管齐下,虚虚实实。”

“英雄所见略同!”田娃赞道,随即话锋一转,“所以,我们若只盯着官道上的大军,很可能被迷惑,甚至落入其预设的埋伏圈。我们必须分兵,至少三路。一路监视官道大军虚实,一路探查涡水沿线码头与船只动向,最后一路,也是最重要的一路,要像梳子一样,梳理官道与涡水之间,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山间小路、废弃村落!”

这个分兵策略,大胆而冒险,意味着本就不多的三十多人要分散行动,风险倍增。但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拨开迷雾,找到真正的要害。

“好!就按田娃说的办!”朱重八拍板,“我带主力,走山间小路,搜寻其隐秘粮道。汤和,你带五人,盯住官道,只看不动,摸清其先锋兵力与行军速度。徐达,你带五人,沿涡水南下,查探码头与船只情况。田娃,你随我行动,居中策应,分析各路传回的消息。”

分工明确,众人凛然遵命。

田娃又提出了几个细节要求:所有小队必须携带他设计的简易信号旗和不同音调的骨哨,约定好简单的通讯方式;每队必须指派专人,用炭笔在粗纸上记录每日所见,包括敌军数量、旗帜、装备、精神状态等细节;尽量捕捉“舌头”,但必须以自身安全为前提。

他还特意准备了一些应对常见伤病和毒虫的草药粉,分发给各队。

出发前夜,田娃去医棚与韩林儿告别。他没有多说任务的危险,只是将身上大部分赏银留给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