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密钥溯源与共鸣之秘

全息画面开始模拟推演:勘探队的仪器在冰层深处发现了异常金属和能量信号,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其取出,发现是一个破损严重、无法理解其原理和用途的古老装置。它必然被列为最高机密,与“潘多拉”样本一同被带回“公司”的核心研究基地。

“然而,与对‘潘多拉’那种盲目、激进且危险的生物活性化研究路线不同,”守望者继续分析,画面显示“公司”实验室分为不同研究区域,“对此物的研究可能走上了另一条看似更‘安全’的技术路径——逆向工程与功能仿制。‘公司’的技术人员显然无法完全破解‘先驱者’的底层科技逻辑,但他们或许凭借其工程技术能力,另辟蹊径,发现只要为这块碎片提供足够的外部能源(这就是这个粗糙外壳的主要作用),它就能间歇性地、极不稳定地发射出一种独特的、他们无法完全解析的能量认证信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画面显示“公司”研究人员将信标碎片置于复杂的能量激发和信号分析仪器中,尝试各种频率和强度的能量刺激,最终成功捕捉并记录下了那微弱的、特定模式的响应信号。

“他们未必完全理解这信号的具体含义和全部协议,”守望者推断,“但很可能通过大量实验发现,这种特殊信号对某些特定的、古老的、蕴含特殊能量的场所有微弱的反应(比如能引起圣所最外层低功耗屏蔽场的轻微涟漪,或与某些零散的遗迹碎片产生能量共鸣)。这足以让他们意识到此物的巨大潜在价值——一把可能开启某个史前巨型宝藏的、虽然极不稳定却真实存在的钥匙。”

林凡回想起体育场那个指挥官的话——“样本”和“重要物品”。原来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小哲这个活体“样本”进行研究,也是为了不惜代价夺回这个他们意外制造出的、能够“试锁”的“钥匙”!

“于是,他们开始复制这种设计,”守望者的推论环环相扣,“批量制造了这种便携式的仿制信标单元,并将其配发给精锐的外勤行动小队,用于在野外广泛搜寻并对任何可能存在的‘先驱者’遗迹进行试探性开启尝试。这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搜寻效率。”

“但是,”林凡想到了一个关键矛盾点,“既然他们已经有了这个,并且一直在搜寻,为什么没有比我们更早找到并打开圣所?反而像是追踪着我们才找到了这里,并且最终还需要依靠小哲的力量才能成功开启?”

“两个核心原因。”守望者迅速回应,星图显示出圣所周边的能量遮蔽模拟图,“第一,精确定位。‘零号圣所’的位置极其隐蔽,其能量签名被厚重的冰川、特殊的地质结构以及圣所自身强大的多重屏蔽系统极大掩盖。没有精确的坐标指引,仅凭仿制信标那微弱、不稳定且指向性模糊的信号,如同在暴风雪中依靠微弱的烛光寻找一枚特定的针。他们或许进行了大规模拉网式搜寻,但效率低下。直至你们抵达此处附近,他们可能才通过追踪你们的踪迹(或许是徐婉之前的精神波动,或许是其他我们未知的追踪技术),真正锁定了圣所的精确位置。”

“第二,权限不足与能量特质不匹配。”守望者加重了语气,“这个仿制品基于一块碎片化核心,其模拟的认证权限等级很可能本身就极低,甚至可能存在编码错误或缺失。更重要的是,圣所的高级门户,尤其是主入口,其最终的安全解锁机制,需要一种特定的、高度纯净且与‘先驱者’能量网络底层频率高度同频的生命能量共鸣作为最终‘活体密钥’,才能完全激活并通过开启序列。这种能量特质,并非源于虚无缥缈的血脉遗传,而是…”

守望者的光芒投向了被刘媛紧紧抱着、脸色依旧有些苍白的小哲。“…而是与进化奇点的特定属性密切相关。根据我的扫描分析,小哲胸腔内‘动能波生成奇点’所释放的能量频率,其基频和谐波特征,与‘先驱者’用于维护和激活大型设施接口的‘谐调能量场’存在高度相似性。这是一种罕见的、偏向于‘秩序建构’与‘精密共振’的能量属性,并非纯粹的破坏力。他的能量,并非‘钥匙’本身,而是能够‘润滑’、‘校准’并‘放大’仿制信标发出的粗糙信号,使其能够与门户锁钥机制产生深度共鸣和匹配的‘催化剂’或‘生物适配器’。没有他的能量进行最终调和,仿制信标的信号就像错误的密码,永远无法通过系统的最终验证。”

“这也能从侧面解释为何‘公司’之前的研究未导致更早的、灾难性的圣所核心泄露——”守望者补充了一个佐证,“他们可能利用仿制信标开启过一些小的、权限要求不高的外围遗迹碎片或仓库,获取了一些边角料的技术,却始终未能找到正确的‘活体密钥’(拥有特定能量属性的进化者)与这把最关键的‘锁’(圣所主门)成功配对,故而始终未能触及‘零号圣所’的核心禁区,避免了更大的灾难提前发生。”

一切豁然开朗。这个冰冷的金属盒子,不仅仅是“公司”贪婪与无知的产物,更是连接两个文明、串联起过去与现在这场巨大灾难的关键物证之一。它本是被“先驱者”遗落的文明火种碎片,却被后来者当作撬锁的铁丝,最终阴差阳错地,在林凡和小哲手中,发挥了它部分真正的作用——不是为了掠夺,而是为了寻求一线渺茫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