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学空为了显示自己的学识,主动提出了让孔源先出题。
孔源微微一笑道:“既然朴先生有如此雅兴,那我就不客气了,这次我在来高丽皇城的路上见到朔州百姓因受灾,房屋破败不堪,孩童们衣不蔽体,百姓生活比较困苦,不如朴先生就以这些受灾的百姓作一首如何?”
孔源说完后,一众大臣听后更是气愤不已,这个孔源看似在说百姓生活困苦,实际上是在影射高丽朝廷的无能。
朴学空顿时一愣,他稍一思索,便明白这个孔源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若是自己歌颂高丽好的话,便和题目不符,可是若是按照孔源的写诗的话,必然会引起金喜志的不满。
朴学空深深的看了一眼孔源后说道:“嗯,可以点香了。”
待一名内侍点起香后,朴学空在金銮殿上慢慢的踱步。时间一点点流逝,眼看着一炷香的时间就快要到了。
金喜志和一众朝臣都将目光聚焦到朴学空身上,一个个急的不行,但又不敢出声打断。终于,朴学空停了下来,看了一眼香炉,随后缓缓开口道:
茅檐漏雨映残阳,破壁疏窗透冷光。
稚子衣单面有霜,饥肠犹自盼仓粮。
默对寒风终不语,惟将生计寄春阳。
忽传圣泽分绵帛,寒户今朝有暖裳。
随着朴学空的声音落下后,朴武德高声道:“好诗,好诗。”
而一众大臣们更是纷纷叫好,各种奉承声不断响起。就连金喜志都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缓缓的点了点头。
孔源听后也不得不佩服,看来这个朴学空确实有才,但是比试,所以他不能太过夸赞。
随后孔源说道:“朴先生高才,如此短的时间内,能作出如此诗词已然不错了。”
孔源这句话说完后,把朴学空气的够呛,说道:“哦,孔丞相既然如此说,那是认为老夫的诗很一般了,老夫还请孔丞相指教一番。”
孔源听后哈哈一笑道:“既然朴先生想请教,那本相就不客气了。”
朴学空听到孔源真的准备对自己的诗进行点评,顿时愣了一下,他没有想到自己只是客气一下,这个孔源还真的顺杆爬。
“说实话,朴先生的诗若是给那些不懂的人听了,确实是一首上佳的诗句。
但是你诗中的茅檐漏雨、残阳、稚子衣单、寒霜、寒风等词,看似你文采卓绝,实则完全是为了显示你的文采而强行堆砌,
而你整首诗最大的败笔就是最后两句,完全是为了照顾高丽陛下的颜面而强行加上去的。
而你根本就不了解朝廷对于灾情做了那些事情,但你却强行功歌颂德,使的你的诗不论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