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防守中的反击机会

指令下达。

游走位释放烟雾弹,遮蔽“影刃”视野;“夜莺”施放范围减速,延缓追击速度;主坦开启反伤护盾,顶在最后,硬抗一道远程穿透技能。四人小队沿预演路径撤离,精准利用地形凹陷规避追击路线。

“影刃”刺客追至Z2点,技能落空,被迫中断突进。

敌方封锁区被撕开一道口子。

撤离途中,“夜莺”法杖尖端掠过一株破碎的晶簇。系统短暂提示:【共鸣频率匹配度78%】。沈逸心中一动,迅速将该坐标存入“潜力挖掘预警”的自定义监测列表。碎片收集兑换机制的升级条件始终未明,而此刻的频率匹配,或许正是触发门槛的临界信号。

他没有声张。

敌方三队重新列阵,站位更加谨慎,封锁角度再次调整。但沈逸已捕捉到关键信息——他们的协同并非无缝。每一次指挥权交接,仍存在0.2秒以上的节奏错频,且“铁幕”与“狂龙”在战术理解上存在细微分歧。前者倾向于稳扎稳打,后者偏好激进压进。这种差异在单队作战中难以察觉,但在联合行动中,会不断积累协同熵值。

沈逸将这一数据存入“行为预测库”,设为高优先级样本。

终端右下角,【协作拓扑图】进度已达68%,结构趋于完整。而那枚紫光碎片的脉动频率,依旧与拓扑图数据流同步。他调出底层数据流界面,发现碎片频段在每次敌方IP跳转时都会产生一次微弱共振,像是被动接收某种协议信号。

小主,

系统未解锁其功能,但已开始自主记录。

沈逸指尖轻点战术面板,重新分配资源优先级。主坦位获得额外冷却缩减支持,辅助位被授权在关键节点自主释放视野技能。他将“双轴防御阵型”切换为“弹性收缩模式”,准备应对下一波更复杂的压制。

敌方三队开始新一轮集结。

技能光效在空中再次交织,封锁网密度提升,推进节奏更加凝滞。沈逸知道,对方已察觉己方未乱,压制力度正在升级。但他也清楚,真正的反击机会,从来不在全面压制之后,而在每一次协同破绽的瞬间。

他抬起手,指尖悬于战术面板上方。

主坦头盔内,震动提示即将触发。

敌方“影刃”主控位开始后撤,技能进入冷却;“狂龙”主控短暂接管全局;“铁幕”则等待指令同步。三队节奏出现微小错位。

0.3秒。

主坦头盔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