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这架精密的机器,开始为“陈匣挂职临川”这件事,高速运转起来。
干部科的笔杆子们开始搜集整理陈匣的档案和业绩材料,精心打磨考察报告。
干部监督科则悄然启动了对陈匣更细致的背景核查,确保政治上绝对可靠,没有任何瑕疵。
相关科室开始研究制定挂职干部的管理办法草案。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又笼罩着一层只可意会的紧张气氛。
所有人都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人事调动。
它关系到市委对重要县域的战略布局,关系到一位强势县委书记的未来,也关系到组织部能否精准落实主要领导的意图。
而此刻,远在临川的刘航,还对此一无所知。
他或许还在消化郑仪视察带来的振奋和压力,琢磨着如何在新的一年里大展拳脚,交出一份让郑书记满意的答卷。
他绝不会想到,市委组织部已经为他准备了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
一份旨在“帮助”他,也可能“约束”他的礼物。
当然,最先感受到这股暗流的,是当事人——陈匣。
这天下午,陈匣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埋头修改一份关于明州市“十五五”规划前期评估的报告初稿。
作为政研室的副主任,这类宏观性、战略性的文稿是他的主要工作。
他喜欢这种沉浸在思考和文字中的状态,这让他感到充实。
桌上的内线电话响了起来。
是政研室主任打来的。
“陈匣啊,你现在忙不忙?不忙的话,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主任的语气很平和,但陈匣敏锐地感觉到,似乎与往常有些不同。
“好的主任,我马上过来。”
陈匣放下手头的工作,整理了一下衣着,快步走向主任办公室。
陈匣敲了敲门。
“请进。”
陈匣推门进去,发现办公室里除了主任,还坐着一位他认识,但接触不多的领导——市委组织部的常务副部长李国华。
李部长的表情严肃而温和。
主任的脸上则带着一种混合着鼓励和微妙的神情。
陈匣的心,咯噔一下。
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亲自来到政研室主任办公室,专门找他?
这绝不是寻常的工作交流。
“李部长好,主任。”
陈匣保持着镇定,礼貌地问好。
“陈匣同志来了,坐。”
主任指了指沙发。
李国华也微笑着点了点头,目光在陈匣身上停留了片刻,带着审视的意味。
陈匣在旁边的单人沙发上坐下,腰背挺直,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等待着领导开口。
办公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最终,由李国华打破了沉默。
“陈匣同志,今天我和你们主任找你过来,是代表组织,和你进行一次非正式的谈话。”
非正式谈话?
陈匣的心跳微微加速。
他明白,所谓的“非正式”,往往意味着更重要、更敏感的内容。
“主要是想了解一下你近期的工作和思想情况,同时也听取一下你个人对未来工作的一些想法和考虑。”
李国华的话说得很艺术,没有透露任何具体意图。
但陈匣几乎瞬间就联想到了最近机关里一些若有若无的传闻,关于市里可能要选派干部到县区挂职的消息。
难道……
他不敢确定,但一种强烈的预感涌上心头。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他知道,在这种时候,表现出一丝慌乱或者过度热情,都是不成熟的表现。
“感谢组织和领导的关心。”
陈匣开口了,语气沉稳。
“我近期主要负责‘十五五’规划前期评估的相关研究工作,同时也参与了一些市委重大课题的调研。思想上,始终与市委保持一致,积极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新明州建设’大局。”
他简要汇报了工作情况,言辞恳切,但不夸大。
“关于个人想法……”
陈匣略微停顿,谨慎地措辞。
“我个人服从组织安排。无论在哪个岗位,都会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
“如果组织认为有更合适的岗位能够发挥更大作用,我也愿意接受挑战,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既表达了服从的态度,也含蓄地表明了自己愿意承担更重担子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