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珠华:端浆果明目传奇(下卷)

秦岭珠华:端浆果明目传奇

下卷·珠耀杏林 名载方志

楔子

贞观盛世,风调雨顺,终南山端浆果的明目传奇,自乡野间悄然蔓延,越过秦岭山脊,飘入长安街巷。一时间,求药者络绎不绝,赞声载道;然盛名之下,亦有疑虑滋生,伪品暗流,更有天灾偶袭,考验着这株山野灵珍的存续。玄清隐士坚守茅庐,乡邻同心护育,医者实地求证,官员采风录实。从长安高官到云游僧人,从赶考书生到市井工匠,不同境遇的眼疾之人,因端浆果重见清明;从口传心授到规范传承,从应急救治到培育护生,民间实践不断丰蕴其药用真谛。这颗“端正如珠”的红萼果实,在风雨历练中愈发璀璨,终得笔墨垂青,载入方志,让“明目仙珍”的传奇,跨越岁月,光耀杏林。

第一回 高官目眩 肝阳上亢遇仙珍

长安城内,吏部侍郎卢承业,年届五十,执掌选官要务,日夜埋首公文,案牍劳形。近月来,他常觉头目眩晕,双目赤红胀痛,视物昏花,偶有飞蚊乱舞之象,甚者伏案批阅时,字迹模糊难辨。太医院御医诊治,言其“肝阳上亢,循经上扰清窍”,开了平肝潜阳的汤药,服后虽有缓解,却治标不治本,稍一操劳便复发。

一日,卢承业的门生提及终南山端浆果,言其“清肝明目,效验如神”,不少乡邻眼疾皆愈。卢承业虽身居高位,却素来重视民间验方,当即命管家备马,亲自前往终南山。一路颠簸,抵达清溪村时,卢承业已觉目痛难忍,闭目倚在车中。

玄清闻讯,前往村头相迎。见卢承业面色潮红,双目赤红,眉峰紧蹙,便知其症。入庐坐定,玄清为其切脉,脉象弦劲而数,又观其舌苔黄腻,颔首道:“大人此症,乃长期劳心伤神,肝失疏泄,阳亢于上,灼伤目络所致。《素问·玄机原病式》有云‘目赤肿痛,皆属肝火’,肝阳上亢则火盛,火盛则目赤,扰及清明则视物昏花。”

卢承业叹道:“先生所言极是,公务繁忙,昼夜不辍,只盼能寻一良方,解此苦楚。”玄清道:“端浆果性微寒,味苦甘,能清肝泻火、平肝潜阳,恰合此症。然大人肝阳上亢日久,单用此果恐力道不足,需配伍夏枯草、决明子,增强平肝清热之效;再佐以枸杞、麦冬,滋阴润燥,防清热太过伤津。”

玄清当即取新鲜端浆果捣汁,滤出清液,又取夏枯草、决明子煎水,晾至温热,与端浆果汁按比例调和。他亲自为卢承业点眼,又将余下药汁装入瓷瓶,嘱咐道:“每日点眼四次,每次一滴,睡前可多滴一滴;另取配伍草药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忌辛辣、烈酒、熬夜,闲暇时可远眺青山,舒缓目力。”

卢承业依言而行,在清溪村暂住三日。首日点药后,便觉目痛减轻;次日,目赤消退大半,视物清晰了许多;三日后,眩晕感消失,双目清亮如初。他欣喜不已,临行前赠玄清黄金百两,玄清婉拒道:“大人身居要职,心系百姓,此果能为大人解忧,助大人更好地为民办事,便是其最大价值。黄金万两,不如口碑相传,让更多人知晓端浆果的功效。”

卢承业深为感动,回京后,不仅向同僚举荐端浆果,还上书太宗皇帝,言其“秦岭奇果,明目济世,实乃苍生之福”。自此,端浆果的名声从民间传入朝堂,更多官宦士人慕名而来。

第二回 僧人夜盲 肝肾阴虚得滋养

终南山下,有一座古寺名曰栖霞寺,寺中住着一位云游僧人,法号智远。智远自幼出家,潜心修行,常年素食,又因早年云游四方,风餐露宿,年过六旬后,便患上了夜盲症。白日里视物尚清,一到黄昏,便双目模糊,寸步难行,只能在禅房静坐。

寺中住持听闻端浆果能治眼疾,便派小和尚前往玄清茅庐求药。玄清随小和尚来到栖霞寺,为智远诊察。见智远面色憔悴,双目黯淡,切脉后脉象沉细无力,玄清道:“大师此症,乃是肝肾阴虚所致。《千金方》云‘肝开窍于目,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养目’,大师常年素食,营养偏寡,又操劳修行,耗伤肝肾之精,精虚则血不足,目失滋养,故夜间视物不明。”

智远合十道:“先生所言,正中要害。不知此症可有医治之法?”玄清道:“端浆果入肝、肾二经,能养肝血、滋肾阴、明目退翳,正是对症之药。只是夜盲症属慢病,需长期滋养,单用鲜果捣汁点眼,见效较慢,需内外同治。”

玄清当即取来端浆果,洗净后捣烂,加入等量的熟地、枸杞、女贞子粉末,再调入少许蜂蜜,搅拌均匀,制成膏剂,装入瓷罐。“此膏名为‘珠华明目膏’,每日取少许点眼三次,同时取一钱膏剂,温水送服,每日两次。”玄清又嘱咐道,“大师日常可多食用黑芝麻、核桃、桑葚等滋养肝肾之物,禅坐之余,可闭目养神,按摩眼眶周围穴位,促进气血流通。”

小主,

智远依言调理,起初半月,夜间仍视物模糊,但觉双目干涩之感减轻;一月后,黄昏时分已能看清近处景物;三月期满,夜盲症竟痊愈了,即便深夜,也能在寺中行走自如。智远感念端浆果的功效,便将“珠华明目膏”的制法和用法记录下来,写入寺中藏经阁,又云游四方时,将端浆果的传奇告知沿途寺庙和村落。

不少素食僧人、贫苦百姓因营养不良患上夜盲症,听闻此法后,纷纷前往秦岭采摘端浆果,按智远所传之法制作膏剂,多有治愈者。端浆果的用法,在口耳相传中又添了一剂“珠华明目膏”,而这正是民间实践不断丰富药用经验的生动体现。

第三回 伪果欺世 慧眼辨真护奇珍

端浆果名声日盛,求药者络绎不绝,竟有人见利忘义,用一种形似端浆果的野果冒充,骗取钱财。这种野果名为“刺珠果”,同样红萼圆实,乍看之下与端浆果颇为相似,但其味辛辣,性温热,非但不能明目,反而会刺激眼部黏膜,加重眼疾。

清溪村附近有个落马坡,住着一个游手好闲的汉子,姓赵名三,见求药者众多,便采摘刺珠果,冒充端浆果捣汁售卖。有一位来自华州的贩盐商旅,姓周名顺,因常年在盐场劳作,盐雾熏蒸双目,患上了目眦红肿之症,听闻端浆果功效后,便向赵三买了“药汁”。

周顺点眼后,当即觉眼部刺痛难忍,红肿愈发严重,甚至视物不清。他又气又急,辗转打听来到玄清茅庐,哭诉遭遇。玄清见周顺眼部红肿充血,眼角有脓性分泌物,连忙用清泉为其清洗眼部,又取来蒲公英、金银花煎水,冷却后让其湿敷,缓解刺激。

“你买的并非端浆果,而是刺珠果。”玄清叹道,“端浆果端正如珠,色泽殷红莹润,触之黏润,味微苦回甘;刺珠果虽形似,却色泽暗沉,表面有细微尖刺,味辛辣刺鼻,性温热有毒,点眼只会伤目。”周顺闻言,懊悔不已。

玄清为周顺诊治,见其脉象弦数,舌红苔黄,道:“你目疾本是盐雾刺激,邪热外袭所致,又遭刺珠果热毒侵袭,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他取来新鲜端浆果捣汁,加入少许黄连汁,调和后为周顺点眼,又开了金银花、连翘、薄荷的汤药,嘱其煎服。

三日之后,周顺眼部红肿消退,疼痛缓解;七日之后,目疾痊愈。此事传开后,乡邻们皆怒赵三害人,玄清却道:“与其追责,不如教大家辨明真伪,以免再有人受害。”他召集清溪村、杏花村等村落的乡邻,来到端浆果生长的谷涧,现场讲解辨别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