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行者听闻此言,心中也是一惊,连忙又打开另一卷经本仔细查看,结果同样是空空如也,不见丝毫笔墨痕迹。八戒见状,也赶紧打开一卷经本,然而映入眼帘的依旧是一片空白。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唐僧满脸愁苦之色,长叹一声后接着又是一声哀叹,喃喃自语道:“唉……看来我东土之人果真没有这份福气啊!像这样毫无文字记载的空白经本,即便带回去又能有什么用处呢?我等如何敢面见唐王陛下啊!犯下这欺骗君王之大罪,实在是罪该万死,不可饶恕啊!”

行者早就心中有数,他面色凝重地对着唐僧说道:“师父啊,不必多说什么了。您瞧,这肯定就是那阿傩和伽叶两个家伙搞的鬼!他们向我索要人事财物,可咱们哪有这些东西给他们呀?所以就把这空白的纸本子当作真经给了我们。哼,真是岂有此理!咱们得赶紧返回去,当着如来佛祖的面告发他们这种勒索钱财、弄虚作假的罪行!”

八戒一听,立刻跟着嚷嚷起来:“没错,没错!大师兄说得太对啦!咱们这一路历经了成千上万次的磨难和挫折,吃尽了苦头,从遥远的东土大唐一直辛辛苦苦地拜到这里,承蒙如来佛祖慈悲,答应传授真经给我们。没想到却碰上这两个贪心不足的家伙,因为没拿到好处费,就串通一气作弊,故意给我们这些毫无用处的无字白纸本。这叫我们怎么能忍得了呢?必须去告状,请如来佛祖严惩他们!”

于是,师徒四人急匆匆地往回走,脚下步伐匆忙,片刻也不敢停歇。没过多久,他们便再次回到了灵山雷音寺外。刚一到门口,就见众多僧人纷纷拱手相迎,并笑着问道:“各位圣僧可是已经成功换取真经归来啦?”唐僧微微颔首,表示谢意。而那些守卫的金刚们见状,也并未加以阻拦,任由他们径直进入寺庙,一直走到雄伟壮观的大雄宝殿前方才停下脚步。

此时,行者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扯开嗓子大声叫嚷道:“如来佛祖在上!我等师徒几人一路上遭受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经历了万千妖魔的侵扰,可谓是千辛万苦方才从东方的国土跋涉至此。承蒙您老人家的旨意,特意安排传经之事。然而,谁曾想那阿傩和伽叶二人竟然如此贪婪无耻,因索取贿赂不成,就勾结在一起暗中作弊,蓄意将这些没有一个字的空白纸本子当作真经交给我们带走。试问这样的无字天书对我们来说又有何用呢?还请如来佛祖明察秋毫,严厉惩治这两个作恶多端之人!”

佛祖微微一笑,轻声说道:“你先不要吵闹。关于他们二人向你索要人事之事,我已然知晓。然而这真经可不能轻易传授啊,更不可能白白让人拿去。想当初众多比丘和圣僧下山之时,曾经到舍卫国的赵长者家中,为其诵读此经一遍。诵经之后,保佑他家活着的人平安顺遂,逝去的人得以超脱往生。如此大的功德,也仅仅讨要回了三斗三升米粒般大小的黄金罢了。就连我都觉得他们把经文卖得太过便宜了些,恐怕会让后世子孙没有钱财可用呐。而你今日竟然两手空空就前来索取真经,所以才传给了你那无字的白本。这白本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其实也是极好的。只因你们那东土的芸芸众生,大多愚昧无知又执迷不悟,或许用这无字真经去引导他们方才合适呢。”言罢,佛祖即刻吩咐道:“阿傩、伽叶,赶快从那些有字的真经当中,每个部分各自挑选出几卷给这位施主,然后过来向我禀报具体数目。”

话说那二尊者再次引领着众人来到珍楼宝阁之下后,仍旧向唐僧索要一些人事。此时的三藏身无长物可以用来奉承他们,于是赶忙命令沙僧从行囊之中取出那个紫金钵盂,并双手恭敬地奉上前去说道:“贫僧实在穷困潦倒且路途遥远艰辛,未曾预先准备好合适的人事礼物。然而这个钵盂乃是大唐皇帝陛下亲自赐予我的,嘱咐我一路之上持此钵盂化缘乞食。今日特意将其献上,略表贫僧的一点微薄心意。还望二位尊者不要嫌弃它粗陋轻薄,请务必收下此物。待到贫僧返回朝堂面见圣上之时,定会重重答谢。只希望能够承蒙二位尊者恩赐有字真经,如此一来便不会辜负此次钦差使命以及长途跋涉所付出的辛劳了。”

那阿傩接过紫金钵盂之后,嘴角只是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笑容。就在这时,周围那些管理珍楼的力士、负责香积的庖丁以及看守香阁的尊者们见状,纷纷围拢过来。有的伸手轻轻抹去他的脸颊,有的则张开双臂扑向他的后背,还有人不住地弹动手指或者扭动嘴唇,口中不停地戏谑道:“不知羞耻啊,不知羞耻!竟然公然索要取经之人的人事礼品!”没过多久,阿傩的脸皮就被大家羞臊得皱成一团,可是即便如此,他依然紧紧握着手中的紫金钵盂不肯放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一旁的伽叶方才迈步进入楼阁开始仔细检查经文,然后逐一审阅并交予三藏。而站在一旁的三藏此刻急忙对自己的徒弟们高声喊道:“徒儿们呐,你们都给为师好好瞧仔细喽,可千万不要再像上次那样出什么岔子啦!”

他们三个人接过一卷经文后,便迫不及待地展开观看。只见每一卷上面都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文字,仿佛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奥秘。就这样,他们一卷接着一卷地传阅着,不知不觉间已经传递了整整五千零四十八卷经文。这正好是佛教中的一藏之数,数量如此庞大而又完整无缺。

待所有经文都被整理完毕之后,一部分被整齐地放置于马背之上,由白龙马驮负着。然而还有剩余的一些,则装入一个担子之中,由八戒费力地挑起。至于他们各自的行李包裹,则分别由沙僧负责挑起。此刻,行者轻轻地牵着缰绳,引领着白龙马缓缓前行。而唐僧则手持锡杖,郑重其事地按了按头上的毗卢帽,又小心翼翼地抖动一下身上那件华丽的锦袈裟,然后脸上露出欣喜之色,满心欢喜地朝着我佛如来所在之处走去。

正可谓是:“大藏真经滋味甜美无比,乃是如来佛祖精心打造而成,其精妙严谨程度令人惊叹不已!要知道当年玄奘法师历经千辛万苦方才登上灵山求得此经,实在是艰辛万分啊!可叹那阿傩尊者竟然贪财爱物,着实让人感到可笑可悲。好在最初虽然有些细节未曾详尽交代,但最终还是得以真相大白、圆满收场,使得真经能够安然无恙地流传至东土大唐。时至今日,这部珍贵的经典依然得意洋洋地传播开来,广大民众皆能从中受益,如同沐浴在滋润万物的雨露之中一般。”

阿傩和伽叶恭敬地引领着唐僧缓缓走向如来佛祖所在之处。只见如来佛祖端坐在高耸入云的莲座之上,浑身散发着无尽的威严与慈悲之光。

如来微微抬手,向降龙、伏虎二位法力高强的罗汉示意。二人心领神会,立即上前敲响那悬挂于半空之中的巨大云磬。清脆而悠扬的钟声瞬间传遍整个灵山圣地,仿佛一道无形的声波,穿透层层云雾,直抵九霄之外。

随着这震撼人心的钟声响起,三千位来自各个佛国净土的佛陀、三千名守护佛法的揭谛、八位威猛无比的金刚、四位地位尊崇的菩萨、五百位德高望重的罗汉以及八百位修行有成的比丘僧们纷纷响应号召。还有众多的居士(优婆塞)、尼姑(比丘尼)和女信徒(优婆夷)也从各自所在的天宫、洞府、福地赶来。这些或坐或立的尊者圣僧们,依照身份地位依次排列整齐。有的登上金碧辉煌的宝座安坐其上,有的则恭谨地侍立于两侧。

一时间,灵山上空回荡起美妙绝伦的天乐之声。那音乐婉转悠扬,宛如天籁之音,令人心旷神怡;又似黄莺出谷,清脆悦耳,动人心弦。与此同时,阵阵仙音亦随之传来,嘹喨动听,响彻云霄。天际之间,祥光如潮水般层层叠叠地涌现,将整个天空映照得五彩斑斓;瑞气更是浓郁厚重,如烟似雾般弥漫开来,使得这片神圣之地充满了神秘而祥和的气息。

待诸佛皆已到齐之后,他们齐齐向着如来佛祖躬身行礼,表示敬意。如来佛祖面带微笑,目光温和地扫视众人一圈后,转头看向阿傩和伽叶问:“阿傩、伽叶,你们究竟传给这位东土而来的高僧多少经卷呢?快快一五一十地报上来吧。”

二尊者即开报:“现付去唐朝:

《涅盘经》…………四百卷

《菩萨经》…………三百六十卷

《虚空藏经》…………二十卷

《首楞严经》…………三十卷

《恩意经大集》…………四十卷

《决定经》…………四十卷

《宝藏经》…………二十卷

《华严经》…………八十一卷

《礼真如经》…………三十卷

《大般若经》…………六百卷

《金光明品经》…………五十卷

《未曾有经》…………五百五十卷

《维摩经》…………三十卷

《三论别经》…………四十二卷

《金刚经》…………一卷

《正法论经》…………二十卷

《佛本行经》…………一百一十六卷

《五龙经》…………十卷

《菩萨戒经》…………六十卷

《大集经》…………三十卷

《摩竭经》…………一百四十卷

《法华经》…………十卷

《瑜伽经》…………三十卷

《宝常经》…………一百七十卷

《西天论经》…………三十卷

《僧只经》…………一百一十卷

《佛国杂经》…………一千六百三十八卷

《起信论经》…………五十卷

《大智度经》…………九十卷

《宝威经》…………一百四十卷

《本阁经》…………五十六卷

《正律文经》…………十卷

《大孔雀经》…………十四卷

小主,

《维识论经》…………十卷

《具舍论经》…………十卷

在藏经阁之中,总计共有三十五部真经。每一部当中都精心挑选出了多达五千零四十八卷珍贵典籍,这些经文将会由东土而来的圣僧带回大唐,永久留存于世。此时此刻,所有的经书都已经被整整齐齐地收拾妥当,并稳稳当当地放置在了马匹和人所背负的担子上面,只待向如来佛祖谢恩之后便可启程返回。

三藏法师以及他的三位徒弟们先是将他们的坐骑牢牢地拴好,然后轻轻地放下肩上沉重的担子。紧接着,他们四个人不约而同地双手合十,恭恭敬敬地弯下腰来,面向着上方虔诚地行起了礼拜之礼。

这时,端坐在莲花宝座上的如来佛祖缓缓开口,对着唐僧说道:“这一部部的真经所蕴含的功德之力,简直难以用言语去衡量其大小。它们虽然是我们佛门的重要借鉴,但实际上也是儒、释、道三教共同的思想源流所在啊。倘若你们能够顺利抵达你所在的南赡部洲,一定要将这些经典展示给那里的芸芸众生看,切不可有丝毫轻视怠慢之心。而且,想要打开这些书卷阅读其中的智慧之言,必须要先沐浴净身、持斋守戒才行。务必要珍视它!尊重它!因为这里面包含着成就仙道、领悟大道的深奥微妙之处,更有着揭示万物变化规律的奇妙方法呀。”

听完如来佛祖这番语重心长的教诲,唐三藏赶忙再次叩头谢恩,表示一定会谨遵佛旨行事。随后,他依旧怀着无比敬畏的心,围绕着如来佛祖郑重其事地行了三遍大礼,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对佛祖的尊崇之情。行礼完毕后,唐三藏便带着众人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些承载着无上智慧的真经,踏上了返程之路。

一路来到三山门处时,三藏师徒四人又一次对诸位神圣表示了衷心的感谢,而这些细节就不再赘述了。

如来佛祖在打发唐僧师徒离去之后,方才缓缓散去了这场盛大的传经法会。就在此时,一旁忽然闪现出观世音菩萨那慈悲而庄严的身影,只见她双手合十,恭敬地向如来佛祖禀告道:“弟子昔日奉您的金旨前往东土寻觅能够担当取经重任之人,如今历经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圆满完成使命。此次取经之行总计耗时一十四年之久,换算下来恰好是五千零四十个日夜。然而,仔细算来却仍缺少八日时光,未能完全符合藏经之数。因此恳请我尊敬的世尊能早日恩赐圣僧返回东土转而西行,务必确保在这短短八日之内达成完整的藏经数目,如此一来,弟子也好如期上缴这道珍贵的金旨。”

如来佛祖闻听此言,脸上露出欣喜之色,连连点头称赞道:“你之所言甚是妥当。准予你上缴金旨。”紧接着,他转头对着身旁的八大金刚高声吩咐道:“尔等速速施展无上神威,驾驭祥云护送圣僧返回东方,将真经妥善传留于当地,而后引领圣僧折返西天。切记要在八日时限之内顺利完成这一藏经之数,切不可有丝毫延误违背。”

八大金刚得令之后,不敢有片刻耽搁,当即如疾风般迅速追上正在前行的唐僧等人,并高声呼喊道:“取经的圣僧们,请速速随我前来!”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听闻呼喊之声,只觉身体陡然变得轻盈无比,仿佛失去了重量一般,随后便晃晃悠悠、飘飘荡荡地跟随在八大金刚身后,一同驾乘祥云冲天而起。

正是应了那句古话:

见性明心参佛祖,功完行满即飞升。

至于他们此番回到东土究竟如何传授真经,其中又经历了哪些曲折离奇之事,暂且按下不表,且待下一回再细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