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好奇地问:“怎么说呢?”灵吉解释道:“我当年受到如来佛祖的旨意,得到了一粒‘定风丹’和一柄‘飞龙杖’。飞龙杖已经降服了风魔。而定风丹还未曾使用过,现在我将它送给大圣,只要吃下定风丹,那妇人再扇动芭蕉扇时,大圣便不会被吹动。然后大圣可以夺取扇子,扇灭火焰,这不就是大功告成吗!”
行者低头向灵吉菩萨行礼,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那菩萨便从衣袖中取出一个锦袋,将那粒定风丹交给行者,并小心翼翼地放在他的衣领内,用针线紧紧缝合。然后送行者出门时说道:“时间仓促,不能留你多待。往西北方向去,那里便是罗刹女的地盘。”
行者辞别了灵吉菩萨,驾驭筋斗云,径直返回翠云山,片刻之间就到达了。他手持金箍棒敲打着洞门喊道:“开门,开门!老孙来借扇子啦!”吓得门内的女童急忙跑来禀报:“奶奶,那个借扇子的又来了!”罗刹女一听,心中惊恐万分:“这只泼猴真是厉害啊!我的芭蕉扇一扇就能把人扇到八万四千里之外才能停下;他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呢?这次等我连续扇他两三下,让他找不到回家的路!”她急忙纵身而起,整理好衣装,双手提着宝剑,走出洞门道:“孙行者!你竟然不害怕我,还敢再来送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行者笑着说道:“嫂嫂不必吝啬,这芭蕉扇必定要借给我使用一下。只要能保证唐僧安全过山,我便会将其归还于你。我可是一个真诚有余的君子,绝对不是那种借东西不还的小人。”罗刹听后再次怒骂道:“你这个泼猴!简直没有任何道理可言,也不分青红皂白!我儿子被你们所害,此仇尚未得报;如今你却还想要借我的扇子,岂能让你称心如意!你休要逃跑,看剑!”
大圣毫不畏惧,手持金箍棒直接迎击上去。他们两人你来我往,激战了五七回合之后,罗刹女力气逐渐耗尽,难以继续挥动宝剑,而孙行者身体强壮且善于战斗。她见形势不妙,立刻取出芭蕉扇,朝着行者用力扇去,但行者依旧稳稳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行者收起金箍棒,笑嘻嘻地说:“这次可不像上次那样了!无论你如何扇动,老孙要是移动一步,那就不能算是好汉!”那罗刹女又连续扇了两下,然而行者依然纹丝未动。罗刹女顿时惊慌失措,急忙收回宝贝,转身逃回洞中,并迅速紧闭大门。
行者见他紧闭门户,心中暗喜,当下使出神通变化,拆开衣领,将定风丹含入口中,摇身一变,化作一只小小的蟭蟟虫儿,从门缝间悄然钻入。只听得罗刹大声喊道:“口渴难耐,速速取茶来!”身旁侍奉的女童子立刻端上一壶香气扑鼻的香茶,小心翼翼地倒满一碗,茶水溅起的泡沫如波涛般翻滚。行者见状大喜,轻盈地扇动翅膀,飞到茶沫下方隐藏起来。那罗刹口渴至极,一把接过茶杯,仰头连喝数口。就在这时,行者已然飞入她的腹中,变回原形后高声大喊:“嫂嫂,借扇子给我用用!”
罗刹闻言大惊失色,连忙呼喊:“小的们,可曾关好前门?”众人齐声回答:“已经关闭。”她又惊问:“既然门关好了,孙行者怎么会在家中喊叫?”一旁的女童子答道:“他在你肚子里叫呢。”罗刹恍然大悟,惊恐地问道:“孙行者,你这是在哪里施展法术?”
行者笑道:“老孙我这一生,从不屑于玩弄那些法术幻术,向来凭借的都是真本事、实手段。方才我已在尊嫂的腹中尽情耍闹了一番,也算是看清了你的肺腑心肝。我知晓你此刻定是饥渴难耐,我这就先送你个坐碗儿,让你解解渴!”说罢,他便猛地把脚往下一蹬。那罗刹女只觉小腹之中一阵剧痛,难以忍受,当即瘫坐在地上,痛苦地呻吟起来。行者见状,又道:“嫂嫂莫要推辞,我再送你个点心,给你充充饥!”紧接着,他又将头往上一顶。这一下,罗刹女更是心痛如绞,在地上不停地翻滚,疼得她面色蜡黄、嘴唇发白,口中只不停地呼喊着:“孙叔叔饶命啊!”
行者这才收了手脚,说道:“你现在才认出我是叔叔吗?看在牛大哥的情面上,我暂且饶你性命。快把扇子拿来给我用用。”罗刹回应道:“叔叔,扇子在这里,你出来拿了去吧!”行者道:“我要先看到扇子,才会出来。”罗刹随即吩咐女童拿来一柄芭蕉扇,拿在旁边。行者悄悄飞到罗刹喉咙处,看到扇子后说道:“嫂嫂,我既然饶了你性命,就不在你腰肋之下捅个窟窿了,你张开口吧。”那罗刹不知是计,连着张了三次口,喊道:“叔叔,出来吧。”行者变成一只蟭蟟虫,先飞了出来,落在芭蕉扇上。罗刹没有察觉,连续叫了三次。行者变回原身,拿起扇子,说道:“我不就在这里吗?多谢借扇,多谢借扇!”说完,便迈开大步,向前走去。小的们赶紧打开洞门,放他出洞。
孙悟空一个筋斗翻到了东边,很快就按下云头,稳稳地站在了那面红色砖墙上。猪八戒一见到他,立刻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喊道:“师父,大师兄回来了!真的回来了!”唐三藏一听,马上和那位本村的老者以及沙僧一起出门迎接,然后一同走进屋里。孙悟空把芭蕉扇靠在墙边,问道:“老倌儿,是不是这把扇子?”老者连连点头,激动地说:“没错,就是它!”唐僧也欣喜若狂,赞叹道:“我这徒弟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啊!为了求得这件宝物,可真是辛苦他了。”
行者说道:“辛苦劳累倒也不必多言。那铁扇仙,你可知她是谁?那女子原来是牛魔王的妻子,红孩儿的母亲,名叫罗刹女,又被唤作铁扇公主。我寻到她的洞外想要借扇,她却与我讲起了仇隙,还砍了我几剑。我只好用金箍棒吓唬她,她便用扇子扇了我一下,我就飘飘荡荡地,一直被刮到了小须弥山。幸好灵吉菩萨送给我一粒定风丹,并为我指明了回去的路,我这才又回到了翠云山。再次见到罗刹女时,她又用扇子扇我,可这次却扇不动我了,于是她便回到了洞中。我变成了一只小虫,飞进了洞里。那女子正在讨茶喝,我便又钻到了茶沫之下,进入了她的肚子里,在她肚子里折腾了一番。她疼痛难忍,不停地叫我叔叔饶命,还情愿将扇子借给我,我这才饶了她,拿了扇子离开。等过了火焰山,我还是会把扇子还给她的。”三藏听了这番话,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师徒们一起向老者拜别。
小主,
师徒四人一路向西行去,大约走了四十里左右,四周的温度渐渐升高,酷热难耐,仿佛要将人蒸熟一般。沙僧不停地抱怨着:“这地面烫得我脚底生疼!”八戒也叫嚷道:“我的爪子都快被烫熟了!”就连白龙马也比平常跑得更快了,只因为这地面实在是太热了,让人难以忍受。
行者见状,连忙说道:“师父,您先下马休息一下吧。兄弟们也都别走了。等我把这火扇灭了,等风雨过后,地面冷却一些,我们再继续赶路。”说完,行者便举起扇子,径直走到火边,用力一扇,只见那山上的火焰顿时熊熊燃烧起来;他又扇了一扇,火势更加猛烈,足足增加了百倍;再一扇,那火焰竟然高达千丈,渐渐地向他们的身体蔓延过来。
行者见势不妙,急忙转身往回跑,可惜已经来不及了,他的两股毫毛已经被火烧得干干净净。他一路狂奔,直到跑到唐僧面前,大声喊道:“快回去,快回去!火来了,火来了!”
那师父爬上马,与八戒、沙僧,复东来有二十馀里,方才歇下,道:“悟空,如何了呀!”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三藏听说,愁促眉尖,闷添心上,止不住两泪交流,只道:“怎生是好!”八戒道:“哥哥,你急急忙忙叫回去是怎么说?”行者道:“我将扇子扇了一下,火光烘烘;第二扇,火气愈盛;第三扇,火头飞有千丈之高。若是跑得不快,把毫毛都烧尽矣!”八戒笑道:“你常说雷打不伤,火烧不损,如今何又怕火?”行者道:“你这呆子,全不知事!那时节用心防备,故此不伤;今日只为扇熄火光,不曾捻避火诀,又未使护身法,所以把两股毫毛烧了。”
沙僧面露焦急之色,说道:“似这般火势凶猛,根本无路通往西方,这可如何是好啊?”八戒则满不在乎地回答:“那就只拣没有火的地方走不就行了。”三藏听了,连忙问道:“那哪里没有火呢?”八戒不假思索地回答:“东方、南方、北方,都没有火。”三藏又接着问:“那哪里有真经呢?”八戒回答:“西方有真经。”三藏坚定地说:“我只想要前往有真经的地方啊!”沙僧听了,无奈地说道:“有真经的地方有火,没有火的地方没有真经,这确实是进退两难啊!”
师徒们正在随意闲谈,忽然听到有人呼喊:“大圣不必烦恼,暂且过来吃些斋饭,再商议对策。”四人回头看去,只见一位老人,身穿飘风氅,头戴偃月冠,手持龙头杖,脚蹬铁靿靴,身后还跟着一个雕嘴鱼腮鬼,鬼头上顶着一个铜盆,盆里装着一些蒸饼、糕糜和黄粮米饭。老人在西路下躬身说道:“我本是火焰山的土地。得知大圣保护圣僧,无法前行,特地献上一斋。”行者说道:“吃斋倒是小事,这火光什么时候才能熄灭,让我师父过去呢?”
土地回答道:“要想熄灭这火光,必须向罗刹女借芭蕉扇。”行者走到路旁捡起扇子说道:“这不是吗?可是这火光越扇越旺,这是为什么呢?”土地看了看,笑着说:“这把扇子不是真的,你被她骗了。”行者问道:“那怎样才能借到真的芭蕉扇呢?”土地再次躬身,微笑着说:“如果还想借到真的芭蕉扇,必须去寻找大力王。”
究竟大力王有什么缘故,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