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只见房门紧闭,屋内传出阵阵鼾声,众人在外边敲门喊叫,却始终无人应答。无奈之下,众仙只好撬开门板,将他从床上扯了下来。然而,即便如此,他依旧沉睡不醒。

大仙见状,不禁摇头苦笑:“好个仙童啊!成仙之人,神满不思睡,怎会如此困倦?莫不是有人暗中作弄于他?快取水来。”一名仙童急忙取来半盏清水,递与大仙。

大仙接过水,口中念念有词,随后将水喷在他的脸上。片刻之后,他终于缓缓睁开双眼,解了睡魔。

二人如梦初醒,揉了揉眼睛,抬头一看,这才发现面前站着的正是仙师与世同君以及其他仙友。清风和明月顿时惊慌失措,连忙跪地叩头,哭诉道:“师父啊!你的故人,原来是‘东来的和尚——一伙强盗’,他们十分凶狠!”

大仙听后,微微一笑,安慰道:“莫要惊恐,慢慢说来。”

清风悲痛地说道:“师父啊,当日与您分别后不久,果然有个来自东土大唐的唐僧,一行共有四个和尚,加上一匹马,总共五口。弟子谨遵师命,询问他们的来历后,便将人参果取了两个奉上。然而,那长老肉眼凡胎,愚昧无知,竟不识我们仙家的宝贝。他说那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坚决不肯吃,弟子们只好各自吃了一个。没想到他的手下有三个徒弟,其中一个姓孙的,名叫悟空行者,竟先偷了四个果子吃了。弟子们向他理论,说了几句实话,他却不容分说,暗中施展了出神入化的手段——真是苦不堪言啊!……”说到此处,二童子忍不住泪水涟涟,腮边挂满了泪珠。

众仙问道:“那和尚打你们了?”明月答道:“不曾打我们,只是把我们的人参树给打倒了。”大仙听闻此言,不仅没有恼怒,反而说道:“莫哭,莫哭,你们有所不知,那姓孙的,也是个太乙散仙,曾经大闹天宫,神通广大。既然他打倒了宝树,你们可认得那些和尚?”清风回答道:“都认得。”大仙说道:“既然认得,都跟我来吧。众徒弟们,都收拾好刑具,等我回来打他。”众仙领命而去。

大仙与明月、清风一同施展祥光之术,朝着三藏的方向疾驰而去。眨眼之间,他们便跨越了千里之遥。大仙在云端之上向西眺望,却不见唐僧的身影;当他转头向东看去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多赶了九百多里路。原来,那长老一夜之间马不停蹄,仅仅行了一百二十里路;而大仙的云头一纵,便轻松地赶过了九百多里。

仙童说道:“师父,那路旁树下坐着的正是唐僧。”大仙回应道:“我已经看到了。你们两个先回去准备好绳索,等我亲自去捉拿他。”清风和明月领命后,先行返回洞府。

那大仙按下云头,摇身一变,化作了一个行脚全真。只见他身穿一件百衲袍,系着一条吕公绦。手中摇动着麈尾,轻轻敲击着渔鼓。他脚蹬三耳草鞋,头上包裹着九阳巾子。衣袖随风飘动,口中吟唱着月儿高的曲调。

那镇元大仙径直来到树下,对着唐僧高声叫道:“长老,贫道起手了。”那长老赶忙匆忙答礼道:“失瞻,失瞻!”大仙问道:“长老是从哪方而来的?为何在这途中打坐?”三藏回答道:“贫僧乃是东土大唐差往西天取经之人。路过此间,暂且权作一歇。”大仙佯装惊讶地问道:“长老从东边而来,可曾在这荒山中经过?”长老说道:“不知仙官所说的是何宝山?”大仙说道:“万寿山五庄观,便是贫道的栖止之处。”行者听闻此言,他乃是心中有物之人,连忙答道:“不曾,不曾!我们是一路打上路来的。”那大仙指着他笑道:“我把你这个泼猴!你还想瞒过谁呢?你明明倒在我的观里,将我的人参果树打倒,你连夜逃到此处,竟然还不招认,还在掩饰什么!不要走,趁早去还我树来!”

那行者听闻此言,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恼怒之意,二话不说,掣起金箍棒便朝着大仙劈头盖脸地打去。大仙侧身一闪,轻松躲过了这迅猛的一击,随后踏着祥光,径直飞身跃至空中。行者见状,也不甘示弱,脚下祥云升腾,紧追其后。

大仙在半空中现出了本相,只见他头戴紫金冠,身着无忧鹤氅,脚下穿着履鞋,腰间束着丝带。他的身体犹如童子般矫健,面容却似美人般娇艳。三缕胡须飘拂在颔下,鸦翎般的发髻堆叠在鬓边。大仙面对气势汹汹的行者,并未亮出兵器,只是将手中的玉麈轻轻拈起。

那行者不管不顾,手中的棍子胡乱挥舞着,毫无章法可言。大仙则不慌不忙地挥动着玉麈,左遮右挡,从容应对。两人你来我往,战了两三个回合后,大仙使出了一个“袖里乾坤”的绝招。只见他在云端里,将袍袖迎风轻轻一展,刹那间,一股强大的力量如潮水般涌出,一下子将四僧连马一并笼入了袖中。八戒见状,不禁惊呼道:“不好了!我们都被装进袖子里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行者说道:“呆子,并非如此,我们是被他装进衣袖之中了。”八戒回应道:“这没什么要紧的;待我一顿钉钯下去,给他砸出个窟窿,就能脱身而出了,只说是他不小心,没把我们笼牢固,让我们给掉了出来罢了!”说罢,那呆子便挥舞起钉钯,胡乱地砸了起来,然而却哪里都砸不动:用手捻着时,虽然感觉是柔软的,但砸起来却比铁还要坚硬。

那大仙驾着祥云,径直回到了五庄观,然后坐下,吩咐徒弟去拿绳子来。众小仙们纷纷遵命伺候。只见他从袖子里,像摆弄傀儡一样,把唐僧给取了出来,绑在了正殿的檐柱上;接着又取出了他们三个,将每一个都绑在了一根柱子上;随后又把马也取了出来,拴在了庭院里,还给了它一些草料;最后把行李扔在了走廊下。接着,大仙又说道:“徒弟们,这和尚是出家人,不可用刀枪,也不可用钺斧,去给我取来皮鞭,打他一顿,好为我的人参果出出气!”

众仙听闻大仙之言,急忙取出一条鞭。此鞭并非寻常的牛皮、羊皮、麂皮或犊皮所制,而是由龙皮打造而成的七星鞭,此刻正浸泡在水中。大仙随即命令一个孔武有力的小仙,将鞭子执定,问道:“师父,先打哪一个?”大仙不假思索地回答:“唐三藏身为师父却不尊礼法,先打他。”

行者听到这里,心中暗自思忖:“我那老和尚可经不起这般鞭打,万一被打坏了,岂不是我的罪过?”他再也按捺不住,开口说道:“先生,你搞错了吧。偷果子的是我,吃果子的也是我,推倒树的还是我,为何不先打我,却要打他呢?”大仙听了,不禁笑道:“这泼猴倒是伶牙俐齿。既然如此,那就先打你吧。”小仙问道:“打多少下?”大仙回答:“按照果子的数量,打三十鞭。”小仙闻言,举起鞭子便要开打。行者担心仙家法术高强,便睁大眼睛紧紧盯着,看他要打何处。原来,小仙是要打他的腿。行者见状,不慌不忙地把腰一扭,口中念念有词:“变!”瞬间,他的腿就变成了两条熟铁腿。小仙一下又一下地打着,不知不觉已经打了三十下,此时,天早已过了晌午。

大仙再次吩咐道:“还应该打三藏训教不严,放纵顽徒肆意撒泼。”那仙童又举起鞭子准备抽打。行者赶忙说道:“先生您又错了。偷果子的时候,我师父并不知情,他当时正在殿上与您的两个童子讲话,这都是我们兄弟们干的勾当。就算是有教训不严的罪过,我作为弟子,也应当替师父挨打。您还是打我吧。”大仙听了,笑着说:“这泼猴,虽然狡猾奸诈,但倒也有几分孝心。既然如此,那就继续打他吧。”小仙童又打了三十鞭。行者低头看了看,只见自己的两条腿像明镜一样,被打得通亮,却丝毫感觉不到疼痛。此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大仙说道:“先把鞭子浸在水里,等明天再继续拷打他。”小仙童便收起鞭子去浸泡,然后各自回到房间。晚斋结束后,众人都各自安寝,不再提及此事。

那长老泪眼汪汪,埋怨他的三个徒弟说:“你们闯出了祸事,却连累我在这里受罪,这该如何是好?”

行者说道:“你们先别抱怨,要打就先来打我。你们又没有挨打,怎么一个个叫得这么惨?”唐僧回答说:“虽然没挨打,但绑在身上也很疼啊。”沙僧接着说:“师父,还有我陪着一起绑着呢。”行者安慰他们说:“大家都别嚷嚷了,等一会儿还要赶路呢。”八戒抱怨道:“哥哥,你又在耍花招了。这里的麻绳上喷了水,紧紧地绑着,比之前关在殿上,被你用解锁法弄开还难。”行者自信满满地说:“我可不是吹牛,就算这麻绳上喷了水,就算是碗口粗的棕缆,对我来说也不过是秋风罢了。”

正当这时,四周已经变得一片安静,仿佛整个世界都进入了沉睡之中。只见行者灵活地缩小身体,轻松地脱下绳索,然后对唐僧说:“师父,快走吧!”沙僧看到后惊慌失措地喊道:“哥哥,也救救我们吧!”

行者轻轻说道:“嘘,小声点,别被他们听到了。”然后他解开了唐僧的绳子,放下了八戒和沙僧,整理好自己的衣服,系紧马匹的缰绳,从走廊拿起行李,一起走出了道观的大门。接着,行者又吩咐八戒说:“你去把那崖边的柳树砍四颗过来。”八戒疑惑地问道:“要这些柳树有什么用呢?”行者回答说:“会有用处的,快点砍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