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走上前去,以左手捻起香烛,轻轻地插入香炉中,然后虔诚地围绕着香炉走了三圈,行礼拜谢。礼拜完毕后,他转过头来对仙童说道:“仙童啊,你们这五庄观简直就是西方仙界一般,为何不供奉三清、四帝、罗天诸宰等神只呢?却只是将‘天地’二字作为香火供奉对象?”童子笑着回答道:“不瞒老师说,这两个字,上面那个字,按礼节来说确实应当受到尊崇;下面那个字,则承受不起我们的香火。这是我家师父谄媚奉承的结果。”三藏疑惑地问道:“什么叫谄媚奉承呢?”
那道童听闻行者所言,不卑不亢地回答道:“三清乃是家师的挚友,四帝与家师也颇有交情;九曜算是家师的晚辈,而元辰则是家师的下宾。”
行者听了这话,不禁笑得前仰后合。八戒见状,好奇地问道:“哥哥,你为何发笑?”行者边笑边说:“我只道老孙擅长捉弄人,没想到这道童也会吹牛!”三藏则问道:“你师父何在?”道童答道:“家师元始天尊接到请柬,前往上清天弥罗宫听讲‘混元道果’去了,此刻并不在家。”
行者闻言,忍不住怒喝道:“你这不知天高地厚的道童!连人都认不清,就在这里胡说八道,摆什么空架子!那弥罗宫里有谁是太乙天仙?会请你师父这等人物去讲道!”三藏见行者动怒,生怕道童回嘴,引发争斗,赶忙说道:“悟空,暂且不要争执。我们既然已经进来,又何必急着出去,这样显得我们太没礼貌了。俗话说:‘鹭鸶不吃鹭鸶肉。’他师父既然不在,我们又何必去打扰他呢?你去山门前放马,沙僧看守行李,让八戒解开包袱,取些米粮,借用他的锅灶做顿饭吃。临走时,给他几文柴钱就行了。大家各司其职,让我在这里休息一会儿,吃完饭就走。”三人听了三藏的话,便各自按照吩咐去做事了。
却说那明月、清风见孙悟空等人走后,暗自夸赞不停:“好和尚啊!真不愧是西方爱圣下凡,真元丝毫不昧。师父让我们接待唐僧,拿人参果给他吃,以表故旧之情;又嘱咐我们防着他手下的人惹事。果然那三个徒弟嘴脸凶顽,性情粗糙。幸亏把他们调开了;要是在边上,肯定不让其他人吃到人参果。”清风说道:“兄弟,这和尚到底是不是师父的故人呢?还是问问清楚吧,别弄错了。”于是两个童子再次走上前去问道:“请问这位老师可是大唐前往西天取经的唐三藏吗?”长老回礼答道:“贫僧正是。两位仙童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童子回答说:“我师父临行前,曾经吩咐过让我们在此远远迎接。没想到你们来得这么快,有失远迎。老师请先坐下,待弟子给您泡茶奉上。”三藏连忙摆手说:“不敢当。”这时明月急忙转身回到房间,取来一杯香茶,献给长老。喝完茶后,清风说道:“兄弟,不能违背师命,我跟你一起去摘果子来吧。”
却说那二童别了三藏,一同回到房内,其中一人拿了金击子,另一人则端着丹盘,还特意多拿了几块丝帕垫在盘子底部,然后径直来到人参园里。那清风灵活地爬上树,手持金击子轻轻敲打果实;而明月则站在树下,用丹盘稳稳接住落下的果子。
不一会儿,他们就成功敲落了两个果子,并小心翼翼地放在盘中,接着便前往前殿献宝。清风恭敬地说道:“唐师父,我们五庄观地处偏僻,物资匮乏,实在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供奉。这两枚土产的素果,请您收下解解渴吧。”那长老听后,吓得浑身发抖,连连后退,满脸惊恐地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今年倒是丰收之年,但你们道观为何如此荒芜,竟要吃人?而且这分明是个不满三岁的小孩,怎么能给我解渴呢?”清风暗自嘀咕:“这和尚在尘世中沾染了太多是非,眼睛和肉身都变得庸俗平凡,竟然不认得我家的仙家宝物。”这时,明月走上前去解释道:“老师,这果子名叫‘人参果’,吃一个无妨。”
三藏听闻清风所言,不禁怒喝道:“胡说,胡说!他那父母怀胎,不知历经多少苦楚,方才生下。未及三日,怎可将他拿来当作果子?”清风却坚持道:“实是树上所结。”长老愈发恼怒:“乱谈,乱谈!树上怎会结出人来?拿过去,简直不当人子!”
那两个童儿见唐僧千推万阻,执意不肯吃,只得无奈地拿着盘子,转回本房。说来也怪,这果子颇为蹊跷,久放不得,若放置多时,便会变得僵硬,无法食用。二人回到房中,各自拿了一个,坐在床边上,尽情地吃了起来。
嘿,原来还有这般奇事!他们的道房与厨房紧紧相邻。这边轻声细语,那边便能听得一清二楚。八戒正在厨房里做饭,先前听见说要取金击子和丹盘,他便已留上了心;又听见说唐僧不认得人参果,要拿进房里自己吃,他嘴里忍不住流起了口水,暗自想道:“我怎么才能尝一个呢!”可惜他自己身材肥胖,行动不便,只能干等着行者回来,再与他商量。他在那锅门前,更是无心烧火,不时地伸头探脑,出来张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过了一会儿,只见行者牵着马过来,把缰绳系在槐树上,然后径直往后院走去。那呆子则挥着手喊道:“这边来!这边来!”行者转过身来,走到厨房门口,说道:“呆子,你叫什么呢?是不是觉得饭菜不够吃呀。先让老和尚吃饱,等会儿我们可以到前面的大户人家化斋去。”八戒回答说:“你进来吧,不是因为饭少。这道观里有一样宝贝,你知道吗?”行者问道:“是什么宝贝?”八戒笑着说:“跟你说了,你没见过;给了你,你也认不出。”行者反驳道:“这呆子竟敢取笑我老孙。老孙五百年前,因为拜访仙人学道的时候,曾经游历过海角天涯,还有什么东西是我没见过的?”八戒接着问:“哥啊,那人参果你见过吗?”行者惊讶地回答:“这个我还真没见过。不过经常听别人提起,人参果是一种神奇的草药,可以延年益寿。现在哪里能找到这种东西呢?”
八戒说道:“他们这里有的。那个小童子拿了两个给师父吃,那老和尚却不认识,还以为是出生不满三天的孩子呢,所以不敢吃。那个小童子真是太懒了,既然师父不吃,就应该让给我们嘛,可他却瞒着我们,自己跑到隔壁房间里,一家人一个人地吃了起来,吃得那叫一个香,把我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怎么样才能搞到一个尝尝鲜呢?我看你比较机灵,不如去他那园子里偷几个回来尝尝吧,怎么样?”行者回答道:“这有何难。老孙去,保证手到擒来。”说着就要匆忙起身往前走。八戒急忙拉住他说:“哥哥啊,我听他在这房间里说过,好像要用什么金击子去打呢。一定要做得干净利落,千万不能走漏了风声。”行者回答道:“我知道,我知道。”
那大圣使一个隐身法,轻轻一闪便进入到道房中,待看时,才发现原来那两个道童,吃完果子后,已经上殿去和唐僧说话了,并不在房间内。行者小心翼翼地环顾四周,想看看有没有金击子的踪影。突然,他的目光被窗棂上挂着的一条赤金吸引住了。这赤金大约有二尺长,手指般粗细,下面是个蒜疙瘩形状的头子,上面还有几个眼,系着一根绿色的绒绳儿。他心想:“难道这就是他们所说的金击子?”于是他伸手取下赤金,走出道房,径直走到后面去。推开门,抬头一看——啊!竟然是一座美丽的花园!
只见园内朱红色的栏杆和珍贵的门槛,弯曲的台阶和山峰。奇异的花朵与灿烂的阳光争艳,翠绿的竹子和青天比翠色。流杯亭外,一弯绿柳如同烟雾般摇曳;赏月台前,几簇青松犹如泼墨的靛蓝。鲜艳的石榴花红艳夺目,碧绿的绣墩草郁郁葱葱。青茸茸的碧砂兰,攸荡荡的临溪水,美不胜收。
行者笑道:“他也是个自种自吃的道士。”他和八戒、沙僧三人一起穿过园子,走到另一边,又看到一扇门。行者上前轻轻一推,门便开了。
门内别有洞天,原来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木高大而粗壮,枝叶繁茂,形成了一片绿色的天幕。树叶形状如同芭蕉扇一般,翠绿欲滴,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
行者抬头望去,发现其中一棵大树特别引人注目。这棵大树高耸入云,树干粗壮,足有七八丈粗。树叶郁郁葱葱,犹如一把巨大的绿伞。最引人瞩目的是,在南侧的树枝上,竟然长出了一颗人参果,形状宛如一个可爱的小娃娃。
行者兴奋地瞪大了眼睛,自言自语道:“这可真是个稀罕物啊!”他仔细观察,发现人参果的尾部还连着一根梗蒂,就像一个小尾巴一样。它挂在枝头,随着微风轻轻晃动,仿佛在向行者招手示意。
行者心中充满了喜悦,忍不住夸赞道:“好东西呀!果然罕见,果然罕见!”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这个神奇的果实,于是迅速爬上树去。
行者熟练地爬到树上,用手中的金击子轻轻地敲了一下人参果。只听“噗”的一声,人参果掉落在地上。行者敏捷地从树上跳下来,准备捡起人参果。然而,当他落地后四处寻找时,却惊讶地发现人参果不见了踪影。
行者一脸狐疑地站在原地,心里暗暗琢磨:“难不成这人参果还长了腿不成?”他越想越觉得奇怪,于是赶紧在周围的草丛中仔细寻找起来。然而,尽管他找遍了每一个角落,却始终没有发现人参果的踪迹。行者不禁喃喃自语道:“真是蹊跷啊!难道它真的长腿跑掉了?就算能跑,也不可能跑出墙外吧。哦,我明白了,一定是这花园中的土地老儿不让老孙偷吃他的果子,所以把它们都收走了。”想到这里,行者立刻捻起法诀,念了一声“唵”字咒语,将花园中的土地老儿召唤到了面前。土地老儿见到行者后,恭敬地向他行礼,并询问道:“大圣,您召唤小神前来,有什么吩咐吗?”
行者怒气冲冲地说道:“你这个老儿可知道老孙乃是天下闻名的盗贼头子。我曾经偷吃过蟠桃、盗喝过御酒、窃取过仙丹,也从未有人敢跟我分享这些东西。可是今天,我只不过偷吃了他一个果子,你竟然就把我的那份给抢走了!这果子明明是树上结的,连天上飞过的鸟儿都应该有份儿,老孙只吃一个又有何妨呢?你为什么要把它们都捞走呢?”
小主,
土地忙说:“大圣啊,您可别错怪我呀!这宝贝可是地仙之物,我只是个鬼仙,哪敢拿呢?就算让我闻闻,我都没这个福气啊。”行者疑惑道:“既然不是你拿走的,那为什么刚打下就不见了?”土地回答道:“大圣只知道这宝贝能延年益寿,却不知道它还有其他来历呢。”
行者好奇地问:“什么来历?”土地解释道:“这宝贝要三千年才开一次花,又要三千年才能结果,再等三千年果实才能成熟。满打满算,一万年也只能结出三十个。只有有缘人才能闻到香气,闻一下就能多活三百六十岁;要是吃一个,就能活四万七千年。不过,它跟五行相克。”行者追问道:“怎么个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