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乡镇机构改革

那次改革客观来讲还是很成功的,并且后面全国都是按照徽山县的模版在推进,这事已经过去二十年了,王笠纶一时没想明白杨启光现在遇到的事怎么会和这个有关系?

“此事已经过去二十年,不会有人拿这里面的事找你麻烦吧?”王笠纶神情凝重的问了一句,虽然这么问他自己都不信。

因为这件事他也是主要参与者,真有人拿此事做文章,他早该知道了。

“你知道我来了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吗?”杨启光这会和王笠纶好像不在一个频道,但就这样两人还能交流下去。

这次王笠纶没有说话,过了片刻杨启光直接说道:“是乡镇一级的工资问题,整个中州几乎每个县都存在这种问题,乡镇一级政府已经发不起工资很久了,有几个县甚至已经出现拖欠工资半年之久。”

“这么严重?问题的根源是什么?”王笠纶确实没想到是这个问题,政府单位发不出工资,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严重的事情。

“基层冗员太多了,乡镇一级政府,包括农村的群众都已不堪重负,八九十年代还有不少乡镇企业,不管盈利如何,至少还有资金可用作乡镇挪转,但从几年前开始,绝大部分乡镇企业倒闭,基层财政越发困难,而基层的七站八所机构过于臃肿,这些人太多了,并且还在不断增加,每个月光发工资就是一大笔钱,可这钱没有来源,久而久之问题就积蓄爆发了。”杨启光的语气有些沉重,光听他说好像问题也不严重,那是因为他还没说出具体的数据。

七站八所王笠纶自然清楚是怎么回事,这也是当时他们行政改革时,为了便于管理和开展工作设置的。

其中有像派出所,财政所,税务所,司法所,林业站,卫生院这些,是县级派出机构,人事任免和管理是县里直属部门管理。

也有像房管所,农机站,农技站,水利站,计生站,经管站,畜牧站等等是乡镇直属的事业单位,这些人的工资福利就是乡镇发放。

只是王笠纶确实很久没在地方工作了,就算当年在禾城,那地方也是城镇占比多于农村,虽然他当市委书记时也发现了乡镇基层冗员过多的问题,但还并不算明显,加上财政还能维持,也没怎么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