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合作方式最大的变数就是,几年后钱给了,人家把你踢出局了。
所以从一开始王笠纶就没同意这种合作方式,他提出的方案是,给钱可以,那就将现在欧洲航天局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一次性出售。
这个方案对方当然又不同意了,第一次谈判就此不欢而散,好在双方还留了点余地,都回去好好想想,看有没有其它可能得合作方式。
随后的几个月,王笠纶就经常往巴黎跑,因为对方手上确实有国家急需的卫星技术。
而随着谈判的深入,节奏也一点点被王笠纶掌握,条件更是按照他的想法偏移。
后来王笠纶提出的方案就完全不是金钱交易了,他一方面说服了国内高层,一方面要欧洲四国同意,采取以技术换技术的方式进行。
而国内要拿出的技术,就是大型运载火箭技术。
运载火箭技术是从弹道导弹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万幸国运眷顾在最艰苦的年代,大批爱国科学家,完成了两弹一星的壮举,其中弹道导弹就是两弹之一。
运载火箭从运载能力划分,从低到高依次是小型,中型,大型,和重型。
目前重型运载火箭技术,只有一个半国家掌握,一个是美利坚,半个是毛熊,后者倒是有技术有图纸,但是没有制造的经济能力,以及熟练的工程师了。
到大型运载火箭技术上,目前全球也只有三个半,美利坚和毛熊自然在其列,另一个正好就是我国,还有半个恰好又是此次谈判中四国实力最强的高卢。
而大型运载火箭,偏偏又是洲际弹道导弹的门槛。
这是真正的镇国神器,目前高卢国有一款性能不太稳定的试验品,其中还存在一些技术缺陷,连战备值班都做不到,所以只能算半个。
还有一个与此次谈判相关的,那就是导航卫星最关键的卫星,需要发送至地球同步轨道,而要满足这个条件,就必须要大型运载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