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毫不犹豫地一头扎进了半导体产业的基础应用这一块。
三年的拼命学习,这才拿到计算机工程和信号处理与通信的双硕士学位证。
现在,听到他一直崇拜的父亲,斩钉截铁地说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句话,感慨很多!
其实,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现在何尝不是身处在“艰难困苦”之中呢!
袁逸飞在普渡大学的印度裔同学,曾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你们国家根本算不上全产业链国家。
最起码,半导体产业完整工业链,你们国家就没有!
袁逸飞不想狡辩,因为这是事实。
国家目前在半导体材料、设备等关键环节仍然依赖进口。
可以说,只要西方把硅片、光刻机等技术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随时都能卡我们的脖子。
也因此,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丰饶成果,正在被西方资本大肆收割;
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全产业链体系性升级的关键性技术,也被西方资本牢牢地捏在手里。
所以,现在根本不是自己边研究边学习的好时机。
相反,现在正是助力国内企业升级半导体产业技术的关键时期。
在西方,既然连普渡这样的公立大学,都对外国留学生实行知识封锁。可以想象得到,半导体产业甚至所有行业的尖端技术,西方都将会对我们实行封锁的。
外部环境,对我们国家越来越不友好了。
可惜的是,这一点,国内很少有人认识得到,包括那些国家级研究院的顶级专家们。
其中,社科院的个别专家更是为目前我国半导体产业,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分工大唱赞歌。
想到这里,袁逸飞彻底打消了进社科院的打算,准备到华为公司实地考察后再做打算。
袁阔海批评了李怀节之后,这才指出,“像盘石琪这样的人,其实并不比我们聪明,也不比我们有能力。
他们之所以显得咄咄逼人,是因为相比较我们这些把绝大多数的精力,都放在做事情上面的人,他们是把绝大多数的精力都放在了搞人这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