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汇演机械厂下了很大的心思。广播设备甚至备齐了三套,在会场上竖立多个喇叭,确保音响效果。
舞台上两人正在调整摄影设备,杨建平认出这是一部上海维纳斯摄像机,稀少而又珍贵。
“怪不得领导都这么重视,原来是有这些设备。”他暗自嘀咕。
此时场地已被坐满,更多的人站立等待。除了家属和特邀来宾,还有一些来自各单位的人,包括许多妇女,比如刘芳和韩梅。
刘英也在人群中,与朋友交谈:“你家那口子真可以啊,坐在前面呢!”
“他只不过是沾了主家的光而已!”刘英回应。
这时一位保卫人员找到她们:“请帮照看这几位老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冉丽赶紧起身迎接。“您怎么不过去坐?”她问带队的大姐。
“我们就普通老百姓,不去抢位置。”大姐回答,手里拿着马扎跟着进来。
众人安排好后,合唱开始。
“咱们工人有力量!”声音响起,激情高涨。
黄教授称赞道,“唱得不错,确实展现了工人的精神风貌。”
接下来,是电视机
评分表格上罗列着各个表演节目的名称,后方分为三栏:精神面貌、演出内容与教育意义,每项满分一百分。最终分数将由专门团队汇总评估。
这种新奇的评分机制无法让所有人参与,但仍被认为比少数人决策更公平合理。
现场的工厂领导人虽对奖项兴趣缺缺,但仍希望通过自家工厂赢得荣誉以彰显面子。
他们也注意到卡片底部那句“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的说明,但大多不以为意,仅视为标准声明。
多数人在看到心仪表演时,便会提笔评分会,然后放下打分卡继续看。
杨小林身边坐的是李老,李老自坐下后就显得不安稳,不断和杨小林聊天或与其他长者交谈。旁边的一位刘老似乎对他不理不睬,于是他就专注和杨小林攀谈起来。
“您怎么不评分呢?”
“哈,我自然有理由啊。” 李老眯着眼睛笑道,杨小林专注地望着舞台说:“当然要有对比才有高低。”
“你倒是眼光独到。”
一旁的刘老听得皱了下眉头,扭过头去不再听他们的对话。
当轮到表演正式开始,舞台上响起的音色通过扩音器传播开,人们在座椅上享受这段时光。即使大部分是来自工厂的人,但节目中朴实的语言和引用领导语录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