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晋安帝复辟逾年,追叙讨逆功绩,封刘裕为豫章郡公,刘毅为南平郡公,何无忌为安成郡公。一国三公,恐刘裕未免介介。此外亦各有封赏,不胜枚举。
独殷仲文自负才望,反正后欲入秉朝政,因为权臣所忌,出任东阳太守,心下很是怏怏。
殷仲文年轻时就有才华,容貌俊美。堂兄殷仲堪将他推荐给会稽王司马道子,司马道子随即任用他为骠骑参军,赏赐优待有加。不久改任谘议参军,后来任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的征虏长史。
当初在元兴元年(402年),桓玄起兵谋反,桓玄的姐姐是殷仲文的妻子,殷仲文因此受到怀疑,而被人离间,降职为新安太守。
殷仲文与桓玄虽是亲戚,但平素交往不密切,听说桓玄占据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便放弃自己所辖的新安郡,前去投靠桓玄,桓玄非常高兴,任命殷仲文为证议参军。
当时王谧被礼遇而不被亲近,卞范之被亲近而少礼遇,而殷仲文被桓玄宠信并以隆礼相待,兼有给予王谧、卞范之的优待。元兴二年(403年),桓玄将要篡位,命令殷仲文总领诏命,担任侍中,兼任左卫将军。桓玄受九锡之赐,乃是殷仲文写的诏令。
在东晋元兴二年(403年)十二月,桓玄篡位称帝,建康宫的卧床突然下陷,群臣大惊失色。殷仲文说,桓玄是因圣德深厚,大地托载不了。桓玄听后非常高兴。
桓玄以殷仲文为辅佐自己的亲近显贵之人,厚加封赏,车马器用服装,极尽华丽,后房中歌舞伎女加妻妾共有数十人,丝竹之音不绝。殷仲文生性贪吝,收受了许多贿赂,家中积累了千金财产,还常嫌不足。桓玄被刘裕打败,殷仲文随同桓玄西逃,他的珍宝玩物全埋藏在地下。到了巴陵,殷仲文因护送二位皇后投奔义军,而担任镇军长史,又改任尚书。
元兴三年(404年),殷仲文代替桓修担任徐、兖二州刺史。同年五月,桓玄兵败被杀。
义熙元年(405年),晋安帝司马德宗刚刚复位,殷仲文便上表为自己辩解,请求辞职,晋安帝则下诏不许。
义熙三年(407年)二月,殷仲文自认很有才智声望,认为自己应当管理朝政,但始终没有实现自己的志向,所以一直闷闷不乐。后来出京担任东阳太守,就更加不高兴了。
江州刺史何无忌平常就很是敬慕殷仲文的名气。当时东阳是在何无忌的管辖之内,殷仲文答应在顺路时去拜访何无忌,何无忌非常高兴,谨慎恭敬地对待此事。命令府中的文人殷阐、孔宁子等撰写文章,以等待殷仲文的到来。但是,殷仲文因为官场失意,常常神情恍惚,所以才没能过来相见。何无忌认为殷仲文这是瞧不起自己,大为恼怒,想要中伤陷害殷仲文。正好此时,南燕皇帝慕容超进兵侵犯东晋,何无忌便对刘裕说:“桓胤、殷仲文是我们的心腹大患,不可不除,而北方的强盗却不必担心。”
刘裕闻言,心以为然。闰二月,刘裕官府的将军骆冰阴谋制造叛乱,事情被发觉,刘裕把他杀了。于是,他们声称骆冰和殷仲文、桓石松、曹靖之、卞承之、刘延祖等人在暗中互相勾结,打算拥立桓胤为盟主,所以把这些人连同他们的家族,全部杀掉。
司徒兼扬州刺史王谧病殁,资望应由刘裕继任。刘毅等人已是忌惮刘裕,不欲他入朝辅政,于是拟令中领军谢混为扬州刺史。或恐刘裕出来反对,谓不如令刘裕兼领扬州,以内事交付孟昶。
晋安帝司马德宗不能决定建议,特遣尚书右丞皮沈驰往丹徒,以二人商议谘问刘裕。用人必须下问,大权已然旁落了。皮沈先见刘裕记室刘穆之,具述朝议。
刘穆之听后就假装如厕,暗中告诉刘裕不可顺从皮沈带来的两个建议。刘裕与皮沈见面后就召来刘穆之询问原由,刘穆之则说晋朝经历过司马道子乱政及桓玄篡位后,天命已移,刘裕以今天的功勋和地位已经是退不下来的了,而刘毅等人其实并不是心服在刘裕之之下,终会有一番争斗。
刘穆之又表示杨州是根本之地,不可以由他人掌握,若果放弃就必会受制于人,权柄一失亦不可再拿回来,要刘裕以议题重要为由,亲身入朝讨论,以稳取扬州刺史的位置。最终刘裕听从,亦顺利接任扬州刺史、录尚书事一职,掌握了中枢权力。
为刘裕设计,恰是佳妙,但亦如许攸、荀彧之徒。
刘裕极口称善,遂遣归皮沈,托言入朝面决。皮沈回京复命,果然朝廷生畏,立即下诏,征刘裕为侍中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刘裕又佯作谦恭,上表解兖州军事,令诸葛长民镇守丹徒,刘道怜屯戍石头城,又遣将军毛修之,会同益州刺史司马荣期,共同讨伐谯纵。
谯纵乃系益州参军,却擅自杀死刺史毛璩,自称为成都王,蜀中大乱。
晋朝廷简授司马荣期为益州刺史,令其率兵讨伐蜀乱。司马荣期到了白帝城,击败谯纵之弟谯明子,再拟进师,因恐兵力不足,上表奏请缓应。刘裕于是再遣毛修之西往。毛修之入蜀,与司马荣期相会,当令司马荣期先驱,自为后应,进薄成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司马荣期抵达巴州,又为参军杨承祖所杀,杨承祖自称巴州刺史。及毛修之进次宕渠,方始接得司马荣期的死耗,不得已退屯白帝城。时益州故督护冯迁,已升任汉嘉太守,发兵来助毛修之。
毛修之与冯迁合兵,击斩杨承祖,拟乘胜再进。不意朝廷新命鲍陋为益州刺史,驰诣军前,与毛修之会议未协。毛修之据实奏闻,刘裕乃上表推举刘敬宣为襄城太守,令率兵五千人讨伐蜀地之乱,并命荆州刺史刘道规为征蜀都督,调度军事。(刘道规乃是刘裕异母弟)
谯纵听闻晋军大至,连忙向后秦称臣,乞请援师抗拒晋朝廷。后秦之主姚兴遣部将姚赏等人援助谯纵,会同谯纵之党谯道福,择险地而驻守。
刘敬宣转战而前,至黄虎岭,距城约五百里,岭路险绝。再经秦、蜀二军坚壁守御,敬宣屡攻不入,相持至六十余日,粮食已尽,饥疲交并,没奈何引军退还,死亡过半。
刘敬宣坐是落职,刘道规亦降号建威将军。刘裕以刘敬宣失利,奏请保荐失人,自愿削职。无非做作。有诏降刘裕为中军将军,守官如故。
刘裕拟自往讨伐蜀乱,忽然听闻南燕入寇,大掠淮北,于是决计先伐南燕,再平西蜀。
南燕君主慕容德,乃是前燕主慕容皝之孙,慕容纳之子,后燕主慕容垂之季弟。慕容皝建都龙城,传三世而亡,慕容垂建都于中山,传四世而亡。独慕容德为范阳王收集两燕遗众,南徙滑台,东略晋青州地,取广固城,据作都邑。初称燕王,后称燕帝,改名备德,史家称为南燕。
慕容德僭位七年,殁后无嗣,立兄长之子慕容超为嗣。慕容超宠私人公孙五楼,猜忌亲族,屡加诛戮,且遣部将慕容兴宗、斛谷提、公孙归等,率骑兵入寇宿豫,掳去男女数千人,令充伶伎。嗣而又大掠淮北,执住阳平太守刘千载,及济南太守赵元,驱略至千余家。刘裕令刘道怜出戍淮阴,严加防堵,一面抗表北伐,即拟启行。
朝臣因西南未平,拟从缓图。惟左仆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参军臧熹,赞同刘裕建议,乃诏令刘裕调将出师。
刘裕使孟昶监中军留府事,调集水军出发,泝淮入泗,行军抵达下邳,留下船舰辎重,但麾众登岸,步进琅琊。所过皆筑城置守,诸将或生异议,叩马谏阻道:“燕人闻我军远至,谅不敢战,但若据大岘山,刈粟清野,使我无从觅食,进退两难,如何是好!”
刘裕微笑道:“诸君休怕!我已预先料透,鲜卑贪婪,不知远计,进利掳掠,退惜禾苗,他道我孤军深入,必难久持,不过进据临朐,退守广固罢了,我一入岘,人知必死,何虑不克!我为诸君预约,但教努力向前,此行定可灭虏呢。”
所谓知彼知己。乃督兵亟进,日夕不息。果然南燕主慕容超,不听公孙五楼等计议,断据大岘,惟修城隍,简车徒,静待一战。
及刘裕已然经过岘,尚不见有燕兵,不禁举手指天道:“我军幸得天佑,得过此险,因粮破虏,在此一举了!”
时慕容超已授公孙五楼为征虏将军,令与辅国将军贺赖卢,左将军段晖等,率步骑五万人,出屯临朐。至闻晋军入岘山,复自督步骑四万,出来援应。
临朐南有巨蔑水,离城四十里,慕容超使公孙五楼,领兵前往据守。五楼甫至水滨,晋朝的龙骧将军孟龙符,已经率步兵来争,势甚锐猛。五楼抵抗敌军不住,向后退去。
晋军有车四千辆,分为左右两翼,方轨徐进,直达临朐,距城尚约十里,慕容超已悉众前来。两下相逢,立即恶斗,杀得山川并震,天日无光。转眼间夕阳西下,尚是旗鼓相当,不分胜负。
参军胡藩对刘裕说道:“燕兵齐来接仗,城中必虚,何不从间道出兵,往袭彼城?这就是韩信破赵的奇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