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五组组长

幸好遇见神 班门弄茶 1027 字 1个月前

应该说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冯氏在宫中偶然与亲姑姑冯昭仪相认。

冯昭仪正是那位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拓跋濬躲过宗爱谋害的皇奶奶。

有了这层恩情,拓跋濬登基、诛灭宗爱党羽后,冯昭仪被尊为太皇太妃,其侄女冯氏不久成为拓跋濬的皇后。

文成帝拓跋濬死后,12岁太子拓跋弘继位,是为献文帝。

冯氏被封为皇太后,时年24岁。

由于皇帝年幼,皇太后冯氏垂帘听政。

献文帝23岁时英年早逝。

之前,太子拓跋宏5岁时已受父皇禅让继位。

此时,35岁的冯氏辈分再高一辈,被尊为太皇太后,再次垂帘听政,控制朝局。

冯太后5岁被抄家没入掖庭做卑微宫女。

30年时间里,她由宫女变成皇后~太后~太皇太后,牢牢把持着皇室后宫。

——这是她的基本盘。

同时,20多年来,她经历了宗爱乱政、乙弗浑阴谋篡位、与朝中大臣合作斗争,甚至与儿子献文帝暗中较量,对朝堂派系角逐、争权夺利已经驾轻就熟。

冯氏身为汉族帝王之后,幼年历经生死磨难。后来得到身为皇帝昭仪的亲姑姑精心培育,熟读汉家典籍。

她对国事轻重缓急、天下大势走向,也有独到见解。

她的眼界之开阔、谋划之深远,远超当世所有人。

太皇太后冯氏决定悉心指导皇孙拓跋宏,将魏国由单纯的军国主义转向文治武统国家。

她不但要将鲜卑文化改造成汉家文化,而且,她还想将秦、汉以来的军功为本、世家辅国,改为考试选才、文武等贵。

她的理想极其丰满。至于能不能实现,希望全寄托在小皇帝拓跋宏身上。

……

魏国朝堂现实运作秩序是:皇帝拓跋宏认真听着大臣们的奏报,遇到疑惑、需要作出抉择时,便回头看向后边,得到提示后,才向大臣作出批复。

大臣们也都习惯了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