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不死心的周延儒

二人隐在亭子中,这亭子正对戏台,中间隔着一个池子,夜风将曲声从那头吹来,能听个七七八八,也不怕戏子瞧见了杨维桓的面容。

“周阁老离京多时,江南风物看来都已是习惯。”杨维桓赏着对面戏曲,一边笑着说道。

“再习惯,也不及京师好啊!”周延儒摆弄手中折扇,叹道:“这两年发生了太多事,连吴昌时都死了,朝中可真没了人。”

“这次京债案,徽州那儿定会空出几个位子来,阁老可有人选?若有,也早运作起来,免得被人捷足先登!”杨维桓道。

周延儒将扇子放在一边,眯着眼睛哼道:“是说吴甡那厮?他也不在京师,京师却还有不少人是他故旧,他这几步棋当真摆得好!”

杨维桓张了张口,想说那些人也不一定就是吴甡棋子,他那人最是刚直,此前因病未上任山西巡抚,直到现在还在家中,可朝中却不断有人提起他的名字。

长此以往,陛下也该想起这个人来,吴甡若能起复,还有自己什么事?

所以如今要紧的,是让朝中有自己的人,让陛下想起自己才干,这才有起复的机会。

“唐良懿要保一保,我会去信张捷,让他看着办,”周延儒想了片刻,叹道:“可惜介子才是贡生,可他却有真才实学,不能走吏部,得安排人当面举荐给陛下!”

黄毓祺,字介子,当年和周延儒同过窗,不过没有中进士,眼下也在江阴住着。

杨维桓听到这个名字,笑着道:“他不是同你意见相左?你倒还想举荐他?”

黄毓祺同周延儒虽是同窗,但关系也并非要好,二人更是在一次谈论朝政时发生争执,黄毓祺一怒之下摔了东西夺门而走,之后便再也没来过。

“无妨,同窗之谊,他总要看一看的,何况,如今不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吗?”

“还有马世英,”杨维桓重新看向台上,“他在南京可为你做了不少事,你漏了他,不怕他反咬你一口?”

周延儒点头,“对,他是一条听话的狗,要留着!”

杨维桓听到这话,心中有些别扭,“听话的狗”?所以在周延儒眼中,能利用的人都不过是他的狗?

那自己呢?

周延儒并未注意杨维桓的神情,一曲《鸣凤记》听完,严嵩的故事也到了头,周延儒不知为何,突然觉得有些晦气,招来府中仆从,让兴化班唱个喜气些的来听,兴化班班主了然,乐曲声响,周延儒听出是《牡丹亭》。

热气腾腾的螃蟹也在这个时候端了上来,配合着温过的邵兴黄酒,杨维桓暂且将这份不适埋了下去,笑着拿起蟹八件开始品蟹。

兴化班后面又唱了几出,子时过,杨维桓穿上斗篷遮了面容,出府便上了漕船,明日一早他定会准时出现在官衙中,就仿佛他从未离开过淮安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