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时代影响力,邵维鼎的分量(二合一)

“但现在,可是真金白银的掏出了三千五百万美元。”

“这表明了什么?”

他环视一圈众人,冷静道:“这意味着,鼎峰下场了,他们在押注这个CD标准。”

旁边立刻有人问:“那我们应该跟进吗?”

华纳音乐的CEO摆摆手:“先不急,索尼和飞利浦是CD标准的主推者也是专利持有者,他们是利益方,看上次发布会,鼎峰就算不是利益方也是合作方。”

“现在还摸不准市场对于这个新的介质标准的接受度,等他们先打开市场,再跟进不迟。”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毫无疑问,华纳音乐将本来并不在意的CD记在了心里,实时跟进。

原本在他们的想法,高品质有黑胶唱片,低品质靠向平民受众的有磁带。

这两大类介质,已经将上下游的音乐唱片市场都给包圆了。

再来一个价格比磁带高,音质只高一点,高又高不过黑胶的新标准。

不光是要花费一大笔钱,铺设生产和渠道那么简单。

营销费海量且不说,市场接受度也是完全未知的。

做生意这么多年,他们太清楚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

不仅是华纳音乐这么想,几乎除了鼎峰音乐以及宝丽金之外的所有唱片公司都是这么想的。

这也是首年CD销量只有区区几百万的现实原因。

可邵维鼎却知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别说是华纳音乐了,可能就是索尼、飞利浦都不会料到CD的巨大市场潜力。

意识不到,全球经济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推进,正在悄然复苏。

人们的生活水平将会逐年提升,消费能力逐步提升,对于物质文化的精神需求也会逐步提升。

别说比磁带贵一点价格了,只要这个音质真的好。

贵几十倍,都会有人甘之如饴。

而随着鼎峰娱乐的几番动作,逐步落实。

受到最大震动的,还不是这些唱片公司。

而是远在日本的索尼,以及远在欧洲的飞利浦。

这些消息逐一面世,直接将资本的目光引入到了CD这个全新的领域当中。

无论是索尼,还是飞利浦的股价,都来了一波大幅度抬升。

“我们的选择是对的。”

盛田昭夫猛拍大贺典雄的肩膀:“让邵维鼎成为我们的合作方,绝对是最划算的一笔投资。”

大贺典雄不经意的揉了揉拍红了的肩膀,笑道:“社长,我早说过了,邵维鼎这个人格局很大,目光也长远,他看得到CD的未来。可笑其他那些唱片公司驻足不前,等着我们为他们趟水过河。”

“真到了一两年后,专利授权费可就不是今天这个价格了。”

他忘不掉,自己亲自上门推介CD标准时,被拒之门外坐冷板凳时的遭遇。

说着繁华的时候,大贺典雄的嘴角都有些上扬。

“你说的没错。”盛田昭夫情绪稳定了不少,“关于鼎峰建CD工厂的事情,需要什么设备,需要我们提供什么帮助的,你全力配合,我们索尼一定支持。”

“另外,联络飞利浦那边,CD播放机要准备上市了,这一次我们要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鼎峰音乐的全力支持,索尼股价的大幅度上涨,给了他莫大的勇气。

“说到支持,还真有一桩事情,需要集团的点头。”大贺典雄抬起头说着。

盛田昭夫随口问道:“什么事?”

“CD播放机的一些核心专利授权问题,之前我们是只授权给了屈臣氏电器,同意屈臣氏成为标准制定方之一,换取哥伦比亚唱片的内容支持。”

“现在夏普也被鼎峰收购了,邵维鼎有意让夏普也加入到CD播放机的生产当中。”

盛田昭夫了解了:“两家品牌,一同生产。邵维鼎这是打算养蛊?”

“也不叫养蛊,就是双向发展。一个偏向中低端市场,一个专注高端市场,进行全覆盖经营。”

大贺典雄是负责索尼CD这块内容的,简单解释了一句。

盛田昭夫迟疑了片刻,毫无疑问夏普加入到生产当中来,其底蕴就不是一个建立才一两年的屈臣氏电器可比的。

瞄准的市场,将会和索尼进行直接竞争。

但如今鼎峰音乐是合并了哥伦比亚唱片环球唱片、迪卡唱片等一系列的唱片公司而成立的巨型音乐集团。

这样一家持有全球几乎半数的音乐版权的公司,选择押注他们。

这个情不能不领。

哪怕明知道对方也是冲着利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