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说李世民的人不是一个,但这玩意怎么劝,喜欢一个人就是喜欢,喜欢一样东西就是喜欢,谁会因为别人的劝说,就真的改变喜好呢?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这句话岂止是说说而已,不要说李世民,就算是洛氏子,又有谁真的改变过性格?
洛玄凌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去劝说别人做到,那可实在是太搞笑了。
李世民要是真能改掉这个,他就不是李世民,他要是能不感情用事,那当初那个被太原诸豪杰所敬佩的太原公子就彻底消失了。
见洛玄凌不说话,李世民就知道洛玄凌的意思了。
他轻声道:“如果朕把这件事从私情变成彻底的公事呢?比如将朝廷的重臣都塞到太子东宫中。”
洛玄凌一听就知道李世民这是真的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但可能是李世民有些被自己气的神志不清了,竟然会说出这种胡话来。
他立刻劝说道:“陛下万万不可,还请三思。”
洛玄凌和太子没什么关联,他比洛玄夜还纯粹,就是李世民的重臣以及亲家,让太子拥有强大的实力,对李世民不是好事,所以洛玄凌毫不犹豫的劝说李世民。
从本心来看,洛玄凌其实并不在乎太子会不会真的被废,刚才也是李世民问,他才说出自己的看法。
而且李世民的年纪还不算是太大,太子拥有这么强大的实力,父子间产生冲突的可能更是大,万一太子尾大不掉,万一走到不好收拾的时候,那岂不是更加糟糕。
无论出于何等原因,都不能让太子府的实力继续膨胀了。
李世民一说出口就知道自己所言的确是不妥,李承乾可是李氏的子孙,现在李靖在东宫,就已经让李世民颇为如鲠在喉了。
从洛玄夜去世后,李世民就将玄武门的守将换成了洛玄凌和尉迟敬德,可见李世民心中的担忧。
————
政治清明、海清河晏、百姓富足、万国来朝,天可汗的命令从东海之滨到西域天山,天子的光辉前所未有的照耀着一万里的子民,史书上盛赞这个盛世,几乎所有的百姓都称颂贞观天子的圣明无过。
但本该自豪和骄傲的李世民,却只深陷于亲情中不可自拔,左右为难,这似乎是任何一个人情味足的君王都会遭遇的问题,他何尝不知道该要如何做呢,但面对着泪眼婆娑称呼他“父亲”的儿子,他又怎么能冷酷的去决然而为呢?
笔者突然想起在这片土地上所流传的那句古话,“君以此兴,必以此亡”,当李世民因为真性情而得到大批文臣武将矢志不渝的效忠,他终将因为真性情而失去同样多的东西,冷酷的君王不会成为李世民,冷酷的君王不会如李世民这般辗转反侧。——《唐帝国兴衰史》
还有一章。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