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也不和他们争辩,咳了几声,只说身体不适。

借口虽然有了,事情也要解决。

解决的办法也不难。历代的先贤早也指明了道路,无非是在山东再组一个类似内阁的机构。

当然,也不好直接叫“内阁”,否则南京那边也要发火,那就叫“议院”吧。

至于人选,左经纶、何良远这样的前朝重臣必须入议院,否则这新设的山东内阁在世人眼里就没有排面。另外,齐王的脸面都要维持,所以宋信也得入议院。

三人之中,左经纶算是不偏不倚、何良远与王笑有过节、宋信又是齐王党中坚,立场都不在王笑这边。于是王笑又把钱承运和吴培随手塞了进去,五个院臣以左经纶为首,如此一来,倒也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为了防止议院独断政务或者这些人办事昏庸,在议院之外自然也要有制衡。

因此议院依旧只有‘票拟’之权,王笑独掌‘批红’之权。

换言之,一般政务先由他们商量着,查好资料、提出办法,最后通不通过还是由王笑定夺,由他说了算。

即便如此,王笑依旧嫌这样太辛苦。

倒不是他懒,而是如今山东局势百废待兴、摊子铺得又大、同时他还得抓着兵权。

也没有那么多绝对信任、时时陪在身边、能体察他心意、还没有任职的人帮衬。哪怕有,王笑也不敢轻易放权。

办法依然是先贤早指明了的,无非是再设立一个司礼监,找些天天陪在他身边的太监来批红。

但王笑又不是皇帝,再设一个司礼监肯定不成体统,还要让人诟病“想独掌大权却不肯辛苦任事,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再者,他不习惯很多人伺候所以身边太监也不多,多的是淳宁带来的宫女、缨儿带来的丫环。

好在他家眷多,于是便把许多批红之事又交给淳宁几人。